記者可以從事兼職等經營活動嗎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新聞記者不得從事與記者職務有關的有償服務、中介活動或者兼職、取酬,不得借新聞采訪工作從事廣告、發行、贊助等經營活動。
《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
第十條 下列人員不發新聞記者證:
(一)新聞機構中黨務、行政、后勤、經營、廣告、工程技術等非采編崗位的工作人員;
(二)新聞機構以外的工作人員,包括為新聞單位提供稿件或者節目的通訊員、特約撰稿人,專職或兼職為新聞機構提供新聞信息的其他人員;
(三)教學輔導類報紙、高等學校校報工作人員以及沒有新聞采訪業務的期刊編輯人員;
(四)有不良從業記錄的人員、被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吊銷新聞記者證并在處罰期限內的人員或者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員。
第十九條 新聞采訪活動是新聞記者的職務行為,新聞記者證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轉借或者涂改,不得用于非職務活動。
虛假宣傳的賠償
1、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經營者違反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
4、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以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方式承擔民事責任。消費者與經營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履行。
新聞記者不得從事與記者職務有關的有償服務、中介活動或者兼職、取酬,不得借新聞采訪工作從事廣告、發行、贊助等經營活動,不得創辦或者參股廣告類公司,不得借新聞采訪活動牟取不正當利益,不得借輿論監督進行敲詐勒索、打擊報復等濫用新聞采訪權利的行為。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新聞記者不得從事與記者職務有關的有償服務、中介活動或者兼職、取酬,不得借新聞采訪工作從事廣告、發行、贊助等經營活動。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自認全責有什么后果
2021-01-09開車不小心撞到人被起訴產生的費用可以理賠嗎
2021-03-26什么是嫖宿幼女罪
2021-02-19配偶是法定監護人嗎
2021-01-14車禍臉上二級傷殘賠多少錢
2020-11-19民事案件中移送管轄可以復議嗎
2021-03-24配偶不出面可以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12出租人您清楚自己的責任和權利嗎?
2021-03-11購房合同丟失有哪些處理辦法
2021-01-26回購房
2020-11-12疫情期間被隔離扣工資嗎
2021-03-09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內容
2021-01-02壽險索賠需要哪些材料,壽險索賠應注意什么
2020-11-24這不是無效保險合同
2020-11-11一起保險合同糾紛的評析
2020-11-10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0-12-16解讀車險理賠中的誤讀條款
2021-01-04未盡說明義務 事故后應理賠
2020-11-22鼓勵保險公司承保火災公眾責任保險
2021-02-03土地承包合同終止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