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間的借款合同何時生效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合同法中借款合同主要調整金融機構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借款關系,同時也對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作出了規定。自然人之間借款的情況在實踐中經濟出現。
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是實踐合同,僅有雙方當事人的合意合同不能成立,必須要有實際的交付行為,即合同是在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
因此,無論當事人的合同采取的是口頭形式還是書面形式,合同都是在貸款人實際交付借款時生效。這樣規定的目的是考慮到金融機構為主體的借款合同一般標的數額較大,訂立合同的手續復雜、嚴格,需要遵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的規定。
同時,這類合同往往需要設定擔保,作為主合同的借款合同不是諾成即成立,那么作為從合同的擔保合同也無法成立。因此,金融機構借款時,貸款人與借款人意思表示一致,借款合同即為成立。
依《合同法》第210條規定,關于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生效時間分以下兩種:
1、如果采用口頭形式的,借款合同生效時間為貸款人提供借款之時。從這點來看,自然人之間的口頭形式的借款合同是實踐合同。
2、如果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自簽訂借款合同時或者依照借款合同的約定的生效時間生效。
合同生效是指已經依法成立的合同在當事人之間產生一定的法律約束力,亦即法律效力。合同生效意味著雙方當事人享有合同中約定的權利和承擔合同中約定的應當履行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和解除合同;一旦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另一方當事人可尋求法律保護;合同生效后,對合同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也具有法律約束力,第三人(包括單位、個人)均不得對合同當事人進行非法干涉,合同當事人對妨礙合同履行的第三人可以請求法院排除妨害;合同生效后,合同條款成為處理合同糾紛的重要依據。因而,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條件,合同生效是當事人雙方訂立合同實現預期目標必然要追求的結果
以上就是小編搜集整理到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通常而言,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的生效時間需要分以上兩種情形來分析。如果您對此依舊感到困惑,或者您還有什么相關法律問題需要解答,歡迎您到律霸網進一步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流程有哪些
2021-03-22中外合資有私營企業嗎
2021-03-18財產保全擔保是什么,為什么要做財產保全擔保
2021-01-07停車場刮蹭逃逸后果
2020-12-30情侶同居算非法同居嗎
2021-02-13做路橋工程摔傷如何索賠
2020-12-08代理合同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0-12-14拆遷集體土地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6節假日加班是否可以調休不支付三倍工資
2021-02-28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規范的通知
2020-12-28意外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01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1-03-14國內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我國工程保險有沒有法律保障
2021-01-02保險糾紛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01意外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21失業保險基金損失是否可以追回
2021-03-23哪些交通損失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12貨車報保險要資格證嗎
2021-01-05買保險法律怎么保護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