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查原告訴的適當性
1、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符合程序性的規定
給付訴訟要符合行政訴訟的一般合法性要件,才能將案件帶入實體的裁判之中。其內容大致有所訴法院是否具有管轄權,當事人適不適格,訴訟標的是否可訴,訴訟請求屬不屬于受案范圍等。這些都是提起行政訴訟的通用條件,本文就不在這些方面詳談,而從一般給付判決的特點展開。
2、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符合實體上的要求
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要有公法上的權益作為基礎,原告在公法上的權益即法律應當保護的專屬于原告的權益,其標準有一定的裁量空間。如果“法律應當保護的權益”判定的標準過于嚴苛,那么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會大大減少,不利于全面而無漏洞的保護相對人權益。筆者認為只有在明顯地可以排除不屬于原告受法律保護利益的情況下,才能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法律應當保護的權益主要是指法律明確規定的專屬于原告的利益和其他法律應當保護的專屬于原告的利益?!捌渌蓱敱Wo的權益”由于沒有被法律所明定,但又為實際需保護,這就要根據不同情況對利益進行判斷。
(二)審查被告的給付義務
根據對原告給付之訴的請求權基礎的審查,行政機關存在著給付義務。如果行政機關在法定期限或合理期限內不給付的,則行政機關的不作為違法。給付義務的認定對于確定行政機關的作為是否違法具有重要意義。被告的給付義務包括法定職責和行政義務兩個層面。
1、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給付義務
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給付義務是給付義務的主要來源,分為明確和概括的規定。明確規定一般較為詳細地規定了行政作為義務的履行條件以及對于行政不作為的救濟途徑等。概括規定是指法律對于某類行政事項采取了不具體、空洞的規定。概括規定的給付義務在司法實踐上非常難以認定,法院缺乏有效的判決方式。法院采用判決需要整體判斷行政機關的裁量權大小和密度。
2、基于契約行為產生的給付義務
盡管行政合同行為和行政承諾行為的性質仍然沒有明確的界定,但是相關的行政案件已經逐步在增多。拒不履行、拖延履行行政合同義務、行政承諾義務已經成為司法實踐中難以解決的重大問題。行政合同中的給付義務通常是在訂立行政合同中約定的給付義務。行政合同兼具公私兩種性質,是典型的混合合同,除了其屬于公權力范疇的事項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其他事項均允許合意約定。例如,德國行政程序法第54條規定,“公法領域的法律關系可通過合同確立、變更和撤銷(公法合同),但法律規定不準許時除外。對利害關系人本應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亦可與之簽訂公法合同以代替行政行為?!毙姓兄Z既可以由相對人的申請產生,也可以由公權力機關的單方行為作出。例如,稅務機關發布公告對舉報偷稅漏稅行為的公民給予獎勵。公權力機關的這種義務是基于契約或者合意產生的,如果沒有實現,就應當補償相對人的信賴利益。
3、基于先行行為引起的給付義務
在先行行為合法的情形下,行政機關作出的先行行為產生了一定結果,如果此結果并未產生此行為原來所想要實現的法律效果,則此后果是不法的。行政機關基于自己的行為承擔消除不法后果的義務。對基于先行行為產生的給付義務的審查,應當考慮到先行行為產生的結果是否超出了合理的范圍并且增加了行為之外的危險。先行行為即使合法,也存在防止危險發生的行政義務。
4、基于信賴利益引發的給付義務
信賴利益來源于民法上的誠信原則,基于民事主體之間的平等關系和意思自治。行政法上的信賴利益原則假設公權力機關是公益的代表。公民基于對公權力機關的公益性產生的合理期待和信賴。公權力機關與相對人之間發生法律關系后,公權力機關即負有作為義務和不作為義務。公權力機關在作出某項行政行為時,與相對人之間已經形成了信賴。
(三)適用給付判決的具體選擇
1、程序上的優先選擇制度
程序上的優先選擇包括撤銷判決的優先適用和訴訟停止執行制度。撤銷判決的優先適用首先看審理不作為行政案件中關于“先行行為”的處理方式。在被訴非行政行為是先行行為派生結果的情形下,如果先行行為屬于行政行為,則適用撤銷判決是適當的判決方式;如果先行行為屬于非行政行為,則適用消極的一般給付判決——禁止判決。以污染物的排放為例,如果污染物的排放是因為某工廠獲得排污許可證的先行行為導致的,則公民須以撤銷排污許可證為由提起行政訴訟。如果法院支持其請求則判令撤銷排污許可證。目前我國的行政訴訟制度以訴訟不停止執行為原則,以訴訟停止執行為例外,強調行政的效率目標和其拘束力。但是,行政給付的部分事實行為是作出后無法恢復的公權力行為,適用停止執行制度,則法院應該支持并作出一般給付判決的亞類——禁止判決。
2、裁判成熟原則的運用
原告主張的公法上的請求權存在、被告適格、原告所主張的權利侵害確實存在,被侵害的權益是受法律保護的專屬利益時,亦即被告對此項請求具有給付義務。當被告的作為或不作為違法,則可以認定原告的起訴有理由,應作出給付判決。給付判決的內容因為具體訴訟類型不同而不同,通常包括判令作為和判令不作為兩種形式。與課余義務訴訟一樣,法院的判決要求行政機關作出原告所請求的給付。參照德國的“裁判成熟原則”,原告所請求的行為是羈束性行為或裁量性行為,但裁量縮量為零,法院可以在判決中直接要求行政機關作出原告所請求內容的給付行為。如果行政機關對原告的請求具有裁量余地,案情沒有達到成熟的程度,則只能陳述自己的意見,并命令行政機關遵照其見解作出給付行為。前者包含具體內容的一般給付判決,而后者則為包括概括內容的答復判決。
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孕婦臨產醫院勸回,醫院有責任嗎
2020-12-31拆遷協議可以寫幾個人名字
2021-02-172019個人合伙的法律規定
2020-12-17因產品質量提起訴訟如何管轄
2021-01-26看守所探視要怎樣申請
2020-12-18起訴離婚程序步驟詳解
2021-01-15信用卡違約金上征信嗎
2021-02-25離婚財產糾紛怎么解決
2021-03-24個人金融信息受哪些保護
2020-11-14有不良逾期記錄怎么辦
2021-02-01消費者在超市摔倒超市有責任嗎
2021-03-26學校承擔校外學生受害責任嗎
2021-02-10專利申請書范文應該怎么寫
2021-02-10連帶責任后房產贈與有效嗎
2020-11-09二手房中介買賣糾紛有哪些
2020-12-10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繳納住房公積金是不是單位的職責
2020-12-19非法侵入住宅罪立案標準和犯罪構成
2020-12-14試用期不合格也不肯離職怎么辦
2020-11-18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爭議仲裁管轄的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