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債權轉讓的法律效力《合同法》第八十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顯然,境內外資銀行是否將轉讓行為通知中資銀行,法律效力不完全一致;跨境轉讓是否完全等同于境內轉讓,也有必要辨析。(一)轉讓人將跨境債權轉讓通知債務人的法律效力根據《合同法》第七十九條規定,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等三種情形之一的除外。境內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之間因代付而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雙方并沒有約定該債權不得轉讓,境內外資銀行對中資銀行的債權也不在現行法律禁止轉讓的范疇,合同性質方面,形式上似乎也不屬于學術界通常所理解的帶有人身權屬性的不可轉讓性。毫無疑問,債權人可以向境內任何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第三者轉讓其債權。但中國是外匯管制國家。銀行跨境債權轉讓行為的法律效力將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現行外匯管理法規規章。當前境內金融機構的短期外債均受到一定的額度控制。境內金融機構每個工作日的短期外債余額不得超過外匯局核定的指標額。假定境內外資銀行跨境轉讓債權行為合法有效,則其直接的后果是額外增加了中資銀行的短期外債負擔。中資銀行必須到外匯局辦理外債登記手續。并產生兩種可能:一是中資銀行短期外債余額仍然在外匯局核定的指標限額內:二是中資銀行外債余額超過外匯局核定的指標額,將受到外匯局的行政處罰。法理上,債權人轉讓債權給債務人增加額外負擔的,債權人應該承擔救濟責任。第一種情況下,境內外資銀行可以通過賠償中資銀行因額外占用外債指標造成的經濟損失的方式承擔救濟責任:第二種情況下,中資銀行可能受到的行政處罰卻是境內外資銀行無法救濟的。當然,債權人可以賠償債務人可能受到的罰款,卻不能為其消除行政處罰留下的違規記錄。因債權轉讓行為造成債務人被動違反外匯管理規定而無辜接受行政處罰應不是《合同法》的立法本意。誠然,《合同法》的法律位階高于現行外匯管理法規規章,但前者并沒有禁止也無權禁止國家采取外匯管制措施,后者的規定也沒有抵觸前者的基本精神和內容。因此,境內外資銀行跨境債權轉讓若直接導致中資銀行外債超過核定指標而違反外匯管理規定,則轉讓行為應受根據合同性質不能轉讓”的限制,該認定為無效,除此之外則該認定轉讓為有效。當前學術屆一般認為,合同性質不能轉讓”通常指具有人身權屬性的權利不能轉讓。筆者認為。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合同的性質不得轉讓”,不應該僅僅根據合同簽定之初權利轉讓本身來判斷,而應該結合轉讓之后的法律結果來綜合分析。雖然合同權利本身可以轉讓,但如果債權人轉讓合同權利的法律結果是導致債務人違反國家行政法規規章而可能受到行政處罰,那么這種轉讓自然應該歸人合同的性質不得轉讓”的范疇。(二)轉讓人未將跨境債權轉讓通知債務人的法律效力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的代付,其金融屬性是融資,法律屬性是第三人代為履行。中國是外匯管制國家,外債方面仍執行較為嚴格的管制政策。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2007年度金融機構短期外債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一條第一項的規定,期限在90天以上(不含90天)的已承兌未付款遠期信用證應納入短期外債余額指標管理。中資銀行應客戶申請,向境外受益人開出90天以上已承兌遠期信用證,在未付匯之前,該信用證項下金額構成其自身外債,占用其短期外債指標。中資銀行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以支付利息為代價申請境內外資銀行在信用證到期時代為向境外受益人支付信用證項下應付款。境內外資銀行應申請后的代付行為,其法律后果對中資銀行而言是消滅了其外債,對自身而言是間接占用外債指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子一般多少年拆遷
2021-03-13假冒注冊商標罪的立案標準
2020-11-11領取不動產證需要多少錢
2021-02-03倒車時撞死兒童,對方不滿要求額外賠償怎么辦
2020-11-26工程款支付流程是什么,工程款支付的違約責任是什么
2020-12-23軍人離婚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3-14法律規定擔保合同簽訂流程是什么樣的
2020-12-17什么是繼承恢復請求權?
2020-12-24孩子商場受傷賠償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0-12-07勞動者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的后果
2021-03-26企業停產放假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02勞動爭議能主張前幾年的年假嗎
2020-12-14被判刑軍人的工齡如何計算
2020-12-26原保險合同成本如何確認
2020-12-23外資保險公司因分立解散需要批準才能解散嗎
2021-01-06保險合同期限屆滿或履行完畢是指什么
2021-03-24沒給員工交保險是民事糾紛嗎
2021-03-08企業財產保險最高額是多少
2020-12-19行人被車撞了怎么向肇事者理賠
2020-12-18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