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根本違約也可以叫做先期違約,這是一種與實際違約相對應的違約方式。是指在合同訂立后,履行期到來之前,一方表示拒絕履行合同的意圖。那么實踐中對預期根本違約怎么判定呢?律霸小編為您做詳細解答。
一、預期根本違約怎么判定
預期違約,包括明示預期違約和默示預期違約,是英美法系特有的法律制度。大陸法系無預期違約概念,而有與默示預期違約規(guī)則相類似的不安抗辯規(guī)則,雖然二者在性質、適用范圍、成立條件及權利救濟措施等方面存有差異。
存在聯(lián)系:一方當事人行使不安抗辯權后,對方的行為狀態(tài)往往是抗辯權人借以推知其是否構成默示預期違約的基本條件之一[8]。正因為如此,兩規(guī)則可同時規(guī)定在同一合同法中。《美國統(tǒng)一商法典》第2—609條規(guī)定即是例證,該條第1項規(guī)定了不安抗辯內容,第4項實質上是默示預期違約制度規(guī)定。我國《合同法》采用了與《美國統(tǒng)一商法典》不同的立法技術,將不安抗辯規(guī)則置于“合同履行”一章,而將預期違約作為違約形態(tài)規(guī)定于合同解除和違約責任的相關章節(jié)。
明示預期違約情形,即合同有效成立后至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前,一方當事人明確肯定地向另一方當事人表示其將不履行合同義務時,便構成根本違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默示預期違約情形,預期違約方并未將到期不履行合同義務的意思表示出來,另一方只是根據(jù)預期違約方的某些情況或行為(履行義務的能力有缺陷、商業(yè)信用不佳、準備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過程中的行為表明有不能或不會履行的危險等)來預見其將不履行合同義務,此時可以終止自己相應的履行并要求對方在合理的期限內提供其能夠履行的保證;若對方未能在此合理期限內提供履行保證,即構成根本違約,預見方才可以解除合同。
二、實際根本違約判定標準
實際違約形態(tài)包括履行不能、拒絕履行、遲延履行及瑕疵履行,各種違約形態(tài)的違約程度不一,因此構成根本違約的具體判定標準也不同,有必要再作具體分析:
1、履行不能情形的根本違約判定標準。履行不能是指債務人在客觀上已經沒有履行能力,如以特定物為標的的合同,該特定物毀損滅失,以種類物為標的的合同中,種類物全部毀損滅失。履行不能即屬合同目的無論是因債務人之原因,還是因債權人之原因或者不可歸責于雙方當事人之原因不能實現(xiàn),構成根本違約,致合同履行不能債務人或債權人均可解除合同。
2、拒絕履行情形的根本違約判定。拒絕履行是指履行期限屆滿時,債務人能夠履行債務而故意不履行。由于拒絕履行與預期違約在是否可以消除違約狀態(tài)、撤回拒絕履行的意思表示及賠償范圍上存有差異,同時,雖然與遲延履行一樣均違反了履行期限的要求,但是二者在違約當事人的主觀意思、補救方式上顯有區(qū)別,因此應將拒絕履行界定為履行期限屆滿后的故意不履行而與預期違約相區(qū)別。拒絕履行是一種較為嚴重的違約,違約方故意不履行合同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當屬根本違約,非違約方此時有權解除合同
3、遲延履行情形的根本違約判定標準。遲延履行指債務人能夠履行,但在履行期間屆滿時卻未履行債務的現(xiàn)象。構成遲延履行必須具備四要件:存在著有效的債務;能夠履行;債務履行期間已屆滿;債務人未履行。遲延履行包括定期債務的遲延履行和非定期債務的遲延履行。定期債務遲延履行場合,根據(jù)合同性質或者當事人的約定,履行期限是合同履行的根本條件,若當事人一方不在特定時間履行,不能達到合同目的,則構成根本違約,相對方無須催告,即有權解除合同。非定期債務遲延履行場合,根據(jù)合同的性質,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內容上不特別重要,如果合同一方當事人遲延履行時,相對人應催告其在合理期限內履行債務,如該期限屆滿仍未履行的,說明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即構成根本違約,相對人有權解除合同。
4、瑕疵履行情形的根本違約判定。瑕疵履行指債務人雖有履行,但其履行(如質量、地點、方式等,履行數(shù)量有瑕疵屬遲延履行)有瑕疵或者給債權人人身、其他財產造成損害,或給與對方債權人有特定關系的第三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包括不適當履行和加害給付兩種類型。不適當履行場合的根本違約判定標準,德、法、日等國立法及《公約》、《通則》并無明確規(guī)定,我國臺灣學者史尚寬、王澤鑒主張可類推適用遲延履行及履行不能之根本違約判定標準:不適當履行能夠補正的,債權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其補正;如于此期限內仍不補正時,則構成根本違約,債權人可解除合同;惟非于一定時期履行則不能達合同目的者,即為根本違約,可不經定期催告而徑直解除合同;履行上的瑕疵不能補正者(如特定標的物已不可能修理),即屬根本違約,債權人可以解除合同。加害給付一經發(fā)生,不僅使債權人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而且對債權人及第三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當然構成根本違約,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
同時還整理了關于實際違約判定標準的內容。合同履行過程中,一方違約的,需要對另一方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包括繼續(xù)履行、賠償損失等等。本文由律霸小編為您整理編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預期違約的法律規(guī)定是怎樣的
預期違約的構成條件有哪些
預期違約如何承擔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征地老百姓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22婚前協(xié)議內容包括房產共有嗎
2021-03-25身體損害認定交警承擔費用嗎
2020-12-07交通事故案件,法院受理范圍是什么
2020-11-11公司破產的清償順序是怎樣的呢
2020-12-22看守所人犯的近親屬病重,可以回家探視嗎
2020-11-23夫妻離婚后房屋能否贈予對方
2021-02-16很少盡贍養(yǎng)義務能分撫恤金嗎
2021-02-26銀行按揭貸款購房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2-27要約生效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13廠房承租人死亡可以終止合同嗎
2020-11-30安置房沒拿到房產證可以贈與嗎
2020-12-06住房公積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12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可依據(jù)哪些憑證
2021-03-14員工不同意調崗公司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27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是怎么樣的
2021-01-05外資保險公司因分立解散需要批準才能解散嗎
2021-01-06保險公司怎么確認騙保
2020-12-23保險人行使可抗辯權的具體方式是什么
2021-01-25自愿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