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合同違約責任 ?解除勞動合同 ?合同法違約責任 ?合同詐騙罪 ?陰陽合同 ?欠款合同 ?合同補充協議
我們都知道,自然災害屬于不可抗力因素。對于不可抗力,法律有更進一步的規定,有著更豐富的內涵。在介紹完不可抗力的法律規定后,律霸將從最常見的合同里的不可抗力的司法解釋來解釋不可抗力的認定。
一、不可抗力的法律規定
我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百八十條規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理論上通常認為不可抗力包括:
(1)重大的自然災害。如重大的地震、海嘯、臺風、海浪、洪水、蝗災、風暴、冰雹、沙塵暴、火山爆發、山體滑坡、雪崩、泥石流等。剛剛發生在我國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就屬于這種類型。
(2)重大的社會非正常事件。這類事件往往指社會異常的、突發的事件,既非自然災害,也不屬于政府行為,如戰爭、武裝沖突、罷工、騷亂、暴動等。這些事件雖然是人為的,但對局外的民事關系的當事人而言,這些事件則是既不能預見也不能避免與克服的,因此屬于不可抗力。
(3)有些情況下,政府行為對民事當事人民事活動的影響,類似于不可抗力,應當比照不可抗力處理。
二、不可抗力的司法解釋
我國《民法典》第180條解釋,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某一情況是否屬不可抗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加以認定:
1、不可預見性。
法律要求構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須是有關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對這個事件是否會發生是不可能預見到的。在正常情況下,對于一般合同當事人來說,判斷其能否預見到某一事件的發生有兩個不同的標準:一是客觀標準,就是在某種具體情況下,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夠預見到的,合同當事人就應預見到;如果對該種事件的預見需要有一定專門知識,那么只要具有這種專業知識的一般正常水平的人所能預見到的,則該合同的當事人就應該預見到。另一個標準是主觀標準,就是在某種具體情況下,根據行為人的主觀條件如年齡、智力發育狀況、知識水平,教育和技術能力等來判斷合同的當事人是否應該預見到。這兩種標準,可以單獨運用,但在多種情況下應結合使用。
2、不可避免性。
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對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盡管采取了及時合理的措施,但客觀上并不能阻止這一意外情況的發生,這就是不可避免性。如果一個事件的發生完全可以通過當事人及時合理的作為而避免,則該事件就不能認為是不可抗力。
3、不可克服性。
不可克服性是指合同的當事人對于意外發生的某一個事件所造成的損失不能克服。如果某一事件造成的后果可以通過當事人的努力而得到克服,那么這個事件就不是不可抗力事件。
4、履行期間性。
對某一個具體合同而言,構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須是在合同簽訂之后、終止以前,即合同的履行期間內發生的。如果一項事件發生在合同訂立之前或履行之后,或在一方履行遲延而又經對方當事人同意時,則不能構成這個合同的不可抗力事件。
構成一項合同的不可抗力事件,必須同時具備上述四個要件,缺一不可。
綜上,民法中的不可抗力除了自然災害還有重大的社會非正常事件。在《合同法》以及合同里不可抗力的司法解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可抗力必須滿足四個要件:不可預見性、不可避免性、不可克服性以及履行期間性。當然,除了民法里的不可抗力,國際法中也有,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徐州律師。
延伸閱讀 ?:
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履行合同怎么辦
合同免責條款不可抗力 ?
合同不可抗力條款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子是老人的名字動遷怎么辦
2021-03-03地役權與相鄰關系有什么差別有哪些
2021-01-11哄騙立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0-12-31交通事故對方遲遲不肯解決理賠怎么辦
2021-02-16收取支票時需要提防哪些“支票陷阱”
2021-02-23勞動合同解除手續
2020-11-09財產保全錯了可要求賠償嗎
2021-01-26再審提交哪些證據,才是新證據
2020-11-15提出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1-24貨物質量糾紛能否終止買賣合同糾紛
2021-02-06沒房產證法院怎么執行
2020-11-26父母贈與房產后還能反悔嗎
2020-11-27為什么集資房五年后才能交易
2021-01-06交通意外險與航空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1-01-06如何認定猝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3-16飛機延誤4小時有賠償嗎
2021-01-09人身保險可否和侵權責任賠償共存
2020-12-15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時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9對新保險法修改中兩個問題的探討
2021-02-26冒名頂替旅游出險 法庭判決保險公司輸了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