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借條陷阱有哪些(一)
1.打借條時故意寫錯名字
2.是己借款,非己寫條
3.利用歧義
4.以“收”代“借”
一、打借條時故意寫錯名字
案例:王某父子向朋友張*祥借款20萬元,并打下借條,約定一年后歸還欠款及利息。想不到王某父子在借條署名時玩了個花招,故意將“張*祥”寫成“張宗樣”。張*祥當時也沒有注意。到還款期后,張*祥找到二人催要借款,誰知二人卻以借條名字不是張*祥為由不愿歸還。無奈之下,張*祥將王-氏父子告到法院。盡管法院支持了張的主張,但張也因在接借條時的不注意付出了很大代價。
二、是己借款,非己寫條
案例:王某向張某借款10000元。在張某要求王某書寫借條時,王某稱到外面找紙和筆寫借條,離開現場,不久返回,將借條交給張,張看借條數額無誤,便將10000元交給王。后張*王索款時,王不認賬。張*奈起訴法院,經法院委托有關部門鑒定筆跡,確認借條不是王所寫。后經法院查證,王承認借款屬實,借條是其找別人仿照自己筆跡所寫。
三、利用歧義
案例1:李某借周某10000元,向周某出具借條一份。一年后李某歸還5000元,遂要求周某把原借條撕毀,其重新為周某出具借條一份:“李某借周某現金10000元,現還欠款5000元”。這里的“還”字既可以理解為“歸還”,又可以解釋為“尚欠”。根據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誰主張,誰舉證”,周某不能舉出其他證據證實李某仍欠其45000元,因而其權利不會得到保護。
案例2:張某向王某借現金3000元,向王某出具借條一張:“借到張某現金3000元,2005年8月17日”。后王某持該借條向人民法院起訴,張某當庭辯稱此借條證實王某借其款3000元,要求王某歸還現金3000元。后經證實,張某在書寫欠條時,把本應寫在現金3000元后的借款人名字故意寫在“借到”二字后面的空格處,致使欠條出現歧義,以達到不還借款的目的。
四、以“收”代“借”
案例:李某向孫某借款7000元,為孫某出具條據一張:“收條,今收到孫某7000元”。孫某在向法院起訴后,李某在答辯時稱,為孫某所打收條是孫某欠其7000元,由于孫給其寫的借據丟失,因此為孫某搭寫收條。類似的還有,“憑條,今收到某某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在級別管轄方面應遵守哪些規定
2020-12-26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5第三方支付怎樣界定
2020-11-14房產他項權記有抵押期限嗎
2021-01-06交通事故索賠技巧
2020-11-18員工不辭而別的話單位要怎么處理
2021-02-25違法分包合同無效可以以仲裁嗎
2021-02-13婚姻糾紛孩子怎么辦
2020-11-11商業銀行法中的關系人是指什么
2020-11-15房地產中介的收費標準
2020-12-11強拆住宅是非法侵入罪嗎
2021-02-12人事代理
2020-12-27HR外包
2021-03-11辭職以后怎么辦理居住證
2021-03-18產品責任險——“中國制造”出口難題
2020-12-19因罷工飛機航班取消轉機一天怎么賠償
2021-02-20索要嫖資被殺,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27旅游意外險條款
2020-11-28土地轉讓期限是多久
2020-12-292020年這幾類房屋不再算“違建”了,拆遷有補償了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