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1999年,張女士從一家企業提前退休后前往日本。2001年4月,她和姐姐約定,自己打工所得匯到國內由姐姐代管。之后,張女士先后向該銀行賬戶存入24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180萬元。然而,她的姐姐卻把這筆錢陸續轉入自己的賬戶。 2008年,張女士從日本回到上海,要求核對存款賬目,姐姐雖口頭承認有關事實,卻始終不愿簽字確認。張女士認為,姐姐、姐夫將自己的錢用于購房及裝修等,于是將他倆起訴到法院,請求法院扣除姐姐代為支付的女兒生活費等支出20萬余元,判令她和姐夫歸還代為保管的人民幣160萬元。 張女士向法庭提供了一份與姐姐的對話錄音,錄音中她的姐姐承認欠款160余萬元,但稱沒有能力一次還清。 張女士的姐姐經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姐夫則對張女士到日本打工的事實不予認可,認為她們姐妹倆虛構債務,并辯稱自己與妻子長期分居、沒有往來,婚姻關系名存實亡,因此不同意承擔債務。
辦案思路及心得
1、如何認定張女士與姐姐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 張女士與姐姐之間雖然沒有書面保管合同,但結合雙方親屬關系、收支錢款處理相關事務的一系列證據,可以認定雙方構成保管關系。雙方之間的保管關系歷時數年,且基于親屬關系,如果要求張女士完全一一對應舉證過于苛刻,因此就張女士在本案中的舉證情況足以確認其與姐姐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 2、李先生為何不能免除還款義務? 本案中,李先生與張女士的姐姐是夫妻關系。李先生若要免除還款義務,則應舉證證明此債務非夫妻共同債務。雖然李先生提供了居委會出具的雙方長期分居證明,但結合李先生與妻子的出入境記錄等證據,可以判斷李先生與妻子、女兒并非沒有往來,對系爭事項均應知曉并參與,且即使分居也是發生在買房之后,仍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應共同履行返還義務。
裁判結果
法院審理后認為,張女士的姐姐作為保管人,理應歸還這筆錢。李先生雖主張夫妻分居,但結合一系列證據,仍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遂判決姐姐和姐夫共同返還張女士人民幣160萬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藥品遭受損害,我是否可以請求網絡交易平臺承擔先行賠付責任如何劃分
2021-01-06勞動爭議去勞動局投訴有用嗎,勞動爭議怎么處理
2020-12-04將別人的隱私發網上如何處理
2020-12-16防范買車糾紛 律師出8招
2020-11-10擔保法對連帶共同保證人追償權的限制
2021-03-18婚姻自由原則的內容
2021-01-18收買被拐賣婦女兒童罪量刑
2020-11-16對仲裁裁決不服的能否要求重新仲裁
2020-12-13勞動合同變更時未變的內容繼續有效嗎
2021-02-10離婚調解無效何時判
2020-12-12無權代理合同是否可以繼續履行
2021-02-20物件損害責任案中哪些免責事由是可以適用的
2020-12-04主合同無效補充合同有效嗎
2021-03-22房屋產權到期該如何
2020-12-21末位淘汰制度解雇員工是否可行
2021-02-02司機座位責任險的保額是多少
2020-12-18董某患重大疾病,投保后保險條款不予理賠引爭議如何處理
2020-11-23荊門市消委會點評保險合同
2021-02-25學生住院保險理賠嗎
2020-12-23保險不能理賠怎么辦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