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效力訴訟時效是多長?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在我國僅指法律對時效期間的長短另有規定,而不是對是否受時效限制另有規定。按本條,任何情況下以任何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都應受時效限制,只不過不同情況下時效期間的長短不同、開始計算的時間不同、是否應中止、中斷和延長的情況不同。無效合同中一方向人民法院要求返還財產或賠償損失,屬于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應當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起訴,否則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至于訴訟時效的起算問題,應以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次日開始計算,履行期限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按《合同法》第61條、第62條、第66條、第161條等條規定確定,從確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次日開始計算。民法通則第137條第1項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合同法對此無另外規定。
因此,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仍應遵循此規定,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合同是否有效由人民法院通過判決或仲裁機構通過裁決確認,一方在起訴時合同效力并不確定,一方或雙方也無權自行確定。因此當事人只能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主張權利,時效期間應從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次日起計算。如企業之間的借款合同雖然無效,但時效的起算只能以約定的還款期限屆滿之次日為準,不能以銀行款項借出之次日開始計算,也不能以出借人主張權利被借款人拒絕之次日開始計算,更不能以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合同無效之次日開始計算。
實踐中不乏當事人在合同被確認無效之前不知道合同無效,因此仍期待合同履行而沒有及時提出返還或賠償的請求,此時權利人不知也不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時效期間不應開始計算。
針對于雙方,如果認為自己的合同都是有爭議的話,那么就可以在三年之內向法院提起訴訟,來確定該合同是否屬于有效,如果超過三年的話,法院將不會進行維護當事人所應該獲得的相關權利。即使該合同屬于是有效合同都不會產生法律效力。
簽訂合同的時候怎樣審查合同效力
商品房預售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合同效力糾紛如何解決,無效合同的表現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成年工作須要辦社保嗎
2021-03-15發生車禍后保險理賠的順序怎樣
2021-01-07車被扣了怎么辦罰完款才能拿車嗎
2021-03-23審判階段律師可以做什么
2020-11-09如何辦理城市私房所有權的登記?
2021-03-01夫妻離異后房產出售要交哪些稅
2020-12-03低于標準的競業限制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9勞務承包合同適用什么法
2020-12-05若公司倒閉該如何賠償員工
2021-02-12試用不合格單位怎么證明
2021-03-19調崗時間法律有規定嗎
2020-12-15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有哪些方面
2020-11-23聘書能否代替勞動合同
2020-12-11購買壽險的理由有哪些,什么人需要購買壽險
2020-12-26航班延誤險延誤時間如何計算
2020-11-23如何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
2021-03-14游客死于“高原反應”保險拒賠
2020-12-21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1財險理賠計入什么科目
2021-02-05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都有哪些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