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法關于代理合同的規定是怎樣的
民訴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規定,下列人員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
(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三)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四)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的幾種人:
根據2013年01月01日施行的新《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以下幾種人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
(1)當事人的近親屬。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2)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律師是國家法律和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維護者,近年來我國的律師隊伍不斷擴大,素質不斷提高,已經成為我國法治建設中一支強有力的隊伍。根據律師法規定,律師的一項主要業務就是接受民事案件當事人的委托,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律師參與訴訟對人民法院查清事實,正確運用法律,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作用?;鶎臃煞展ぷ髡咭苍试S進行民事訴訟代理。
(3)社會團體推薦的人。社會團體指依法或經有關部門批準成立的,有章程、有名稱、有一定數量成員、有經費來源、有辦事機構、有辦公地點的非營利性組織。主要包括:
①人民群眾團體。如工會、婦聯、學聯、青年團等;
②社會公益團體。如中國福利基金會、中國紅十字會、消費者協會等舉辦社會公益事業的團體;
③文藝工作團體。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戲劇工作者協會、音樂工作者協會等從事文學、美術、戲劇、音樂等文藝工作的團體;
④學術研究團體。如自然科學工作者協會、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醫學會等從事某種專門學術研究的團體;
⑤宗教團體。如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從事宗教活動的團體。社會團體不是以團體的名義代理訴訟,而是以團體推薦的人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4)當事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當事人所在單位為保護其職工的合法權益,可以在單位中推薦一人為當事人代理訴訟,但被推薦的人作為訴訟代理人必須經當事人同意和授權。
(5)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除上面所列幾種人,當事人也可以委托朋友、同事等他所信任的人,這些人經人民法院許可,就可以作為他的訴訟代理人。當然,此條非常缺乏可操作性。
綜上所述,民事訴訟法關于代理合同的規定是嚴格要求訴訟代理人的身份情況,只有符合上文中三種情況的人員才能夠作為訴訟代理人,而對于近親屬的范圍當中一般是具有扶養贍養等關系的親屬,其他情況不能擴大該范圍。
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罪判刑怎么判?
行政訴訟律師代理合同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擔任民事訴訟代理人的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拆遷人對補償安置房屋的優先取得權
2020-12-06治安強制措施有哪些
2020-12-01隱名股東能否工商備案
2020-12-26合同雙方蓋章但還沒生效可以作廢嗎
2021-01-08單剝奪政治權利未釋放如何處理
2021-02-09兒童監護權轉移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13自愿中止探望權可以嗎
2021-02-16《婚姻法》規定探望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9離婚扶養義務有沒有強制性
2020-12-23家庭婚姻矛盾鬧事謾罵侮辱的離婚處理
2020-12-20抵押合同有期限嗎
2021-01-16醫療糾紛的防范
2020-11-09工傷復議期過不能申請行政訴訟嗎
2020-12-06購買期房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5房屋租賃注意事項
2021-01-10連帶責任后房產贈與有效嗎
2020-11-09普通員工簽勞動合同注意什么
2021-02-21上班玩手機被開除算違反勞動法嗎
2021-03-13子公司勞動關系轉移
2021-03-15調崗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