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欺詐法律責任有哪些?
合同欺詐行為有三方面的法律責任:侵權民事責任、違法行政責任和犯罪刑事責任。
(一)、侵權民事責任
侵權行為,一般是指行為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和人身,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合同欺詐行為具備侵權民事責任的主客觀要件。
從客觀要件看:
1、有侵權損害事實。欺詐行為造成被欺詐人人身和財產的不利益,即不良后果和不良狀態。從錢財方面看,欺詐行為致使受害人對預期不利的規避由于決策失誤而無法實現,或因欺詐而決策失誤致使預期利益無法實現或不能全部實現,其本質是損害了受害人動態財產的保值性和增值性;從精神損失來看,欺詐行為致使被欺詐人自由意思表達受到干擾,其結果是使被欺詐人人格受到貶低。
2、欺詐行為具有違法性。即欺詐行為人作了法律不允許作的行為-破壞、干擾他人意思自由。
3、欺詐行為是損害事實的原因。因為欺詐行為,才使受害人錢財方面不利益,精神上遭受損害。
從主觀要件看:
合同欺詐行為是故意而為,既表明行為人具有行為能力,同時表明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合同欺詐行為的侵權民事責任,主要方式有返還財產和賠償損害:
第一,對于返還財產,可以由受害人主張,以有利于受害人為原則,決定是否返還,實現減少受害人“財產的損失和浪費”的目標。
第二,對由于欺詐行為使受害人對預期不利的規避決策失誤致使規避沒有實現,或因欺詐而決策失誤致使預期利益無法實現或不能全部實現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三,對受害人的精神損害應適當損償。按照民事協商原則和調解原則,這種責任制度將使受害人的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同時體現了法律的威嚴。
(二)、違法行政責任
合同欺詐行為的干擾使相對人的意思按照欺詐行為人設計的模式運行,相對人表達的意思實際上不是自己的意思,而是行為人的意思。它破壞了合同當事人的地位平等,破壞了等價交換的原則,破壞了交易的自愿性,破壞了社會信用。合同欺詐行為使參加交易的人沒有安全感,使市場運行缺乏穩定的信用支持。
合同欺詐行為的行政法律責任,一是要承擔一定的懲罰性經濟義務,通過經濟懲罰強制教化;二是對嚴重違法的要吊銷營業執照,實行市場禁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
(三)、犯罪刑事責任
合同中的欺詐行為屬于民法和合同法調整范圍,其承擔的是一種民事責任。但合同中的欺詐行為如果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及應受刑罰處罰性這三種性質時,行為人承擔的就不只是民事責任,還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綜合上面所說的,合同欺詐這種行為已經傷害到了對方的權益,而且也會根據傷害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法律的責任,但不管是用哪一種方式來進行處理,都必須要有合法的證明材料,這樣才能構成犯罪的實事,從而讓違法者付出相應的代價。
?? ???????
購房合同欺詐行為如何界定
購房合同欺詐情形
簽空白合同算合同欺詐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作廢怎么處理
2020-12-24賣額溫槍需要資質嗎
2021-01-29宅基地用于商業出租合法嗎
2021-03-14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困難證明表
2020-12-08泉州商標注冊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1如何認識保證合同
2021-01-23私自接自來水如何處罰
2020-11-25婚姻自由的含義:何謂婚姻自由?
2021-02-22審判監督程序與再審的區別
2021-03-12交通事故認定書期限
2021-01-16如何搜集家庭暴力的證據
2020-11-15撫恤金有一個親屬不簽字如何處理
2021-02-25拆遷款遺產繼承法院怎么判
2021-02-15如何繞開二手房中介陷阱
2020-11-08訂立勞動合同有哪些程序
2020-12-17競業限制幾個月可以解除
2021-01-31勞務派遣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0-12-05單位強制換崗怎么辦
2020-11-26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1-02-24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