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城市:涉縣律師 集寧區律師 友好區律師 邢臺縣律師 卓資縣律師 翠巒區律師 臨城縣律師 化德縣律師 新青區律師
在合同解除的時候,由于前期合同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履行,因此在解除之時可能存在不當得利或者損失賠償等一系列的法律問題。本文將對解除合同的訴訟時效適用問題進行法律上的分析和解讀,分析合同解除后可能存在的法律問題。
合同解除的情形,按《合同法》第93條、第94條的規定,可分為兩種類型:
(一)約定解除:即當事人協商一致解除合同,或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待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解除合同。
(二)法定解除:即因法定事由的出現,當事人可解除合同,有以下三種事由:
(1)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
(2)違約行為: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3)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協商一致解除合同的,是其對合同利益的自由處分行為,不涉及請求權的行使,因而無訴訟時效適用之余地;而當事人依約定或法定事由,行使解除權解除合同的,依《合同法》第95條、第96條之規定,該解除權的權利屬性應是形成權,因而應受除斥期間之限制,也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因此,合同解除情形下的訴訟時效適用,不在于合同解除本身,而是涉及因合同解除產生的法律后果。
一、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
關于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對此條款的解讀,國內大致存在以下三種學說:
(1)直接效果說。其主旨為合同因解除而溯及既往地消滅,尚未履行的債務免于履行,已經履行的部分發生返還請求權。現行《合同法》的解除權制度是由崔建遠教授、王軼教授和楊明剛博士所設計,從立法專家們的著述中可以看出,交給全國人大法工委的法律草案是按照直接效果說的理論觀點擬定。
(2)間接效果說。其要義為合同并不因解除而歸于消滅,解除合同僅使合同拘束力受到阻止,對尚未履行的債務產生履行拒絕的抗辯權,對已經履行的債務發生新的返還債務。持這一學說的學者認為,合同上的債權關系并非因解除而消滅,而是轉變為恢復原狀的債權請求權。同時,恢復原狀請求權被視為一種居于物權的請求權與不當得利請求權混合的特殊權利。
(3)折中說。該說認為,對于尚未履行的債務自解除時歸于消滅(與直接效果說相同),對于已經履行的債務并不消滅,而是發生新的返還債務(與間接效果說一致)。韓世遠博士亦持此觀點,他認為《合同法》起草過程中參考了《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1980年)和《國際商事合同通則》,而這些公約的規定和解釋均未采納直接效果說;而且《合同法》第97條的規定中對合同解除后是否全部恢復原狀留有余地,應視合同性質和履行情況,由當事人選擇是否溯及既往,因此我國《合同法》并未采納直接效果說,而是按折中說確立了解除權制度。
筆者認為折中說的觀點比較符合現行《合同法》的立法旨意。《合同法》第91條將合同解除作為合同權利義務終止的情形之一加以規定,可見合同解除導致的是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發生終止,而不是溯及既往地消滅。直接效果說的觀點沒有立法上的根據,且合同解除的前提條件是合同已經成立并且生效,此說認為合同解除將使合同自始失去效力,在邏輯上存在難以自證的內在矛盾;間接效果說認為合同解除的效力是阻止合同繼續履行,使得對尚未履行的債務產生履行拒絕的抗辯權,也不符合《合同法》的規定,因為該法第97條明確規定“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即無需再履行,應歸于消滅才是,而不是產生一個履行拒絕的抗辯權。因此,合同的解除并不是使合同溯及既往地消滅,而是使已經成立并生效的合同終止履行,也可以說是向將來消滅,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仍然是有效的。因為給付是基于一個生效的合同而作出,合同的效力不因后來合同的解除而被否定,只是因合同的解除而有必要對已經履行的合同利益在雙方當事人之間進行新的價值評估和平衡:一方已經部分或全部履行了債務而對方卻未履行對待給付,或者雖然也履行了債務但雙方各自的履行利益不對等的,發生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一方在履行過程中因過錯行為導致另一方利益受損的,則發生損失賠償請求權。
對此,《合同法》第97條“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的規定語焉不詳,直接效果說認為恢復原狀請求權意指返還財產請求權(所有物的返還請求權,具有物權的效力和性質)以及不能返還時的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17],間接效果說認為系一種居于物權的請求權與不當得利請求權混合的特殊權利,而筆者認為應為上文所分析的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
二、合同解除之后的訴訟時效適用
依上所述,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無外乎產生:終止履行;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損失賠償請求權。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與損失賠償請求權均為債權請求權,應適用訴訟時效規定自無疑問,問題是訴訟時效期間如何起算?
關于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因為自合同解除之時才產生,合同未解除的話不存在所謂不當得利,因而:
(1)于約定解除情形下,如當事人對不當得利的返還有約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自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未作約定或未約定履行期限的,應自合同解除之日起算。
(2)于法定解除情形下,訴訟時效期間應自合同解除之日起算。上述的“合同解除之日”,是指合同解除生效之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的應以約定的解除日期為準,其余的合同解除情形按《合同法》第96條之規定,應為解除通知到達對方時生效,對方的異議不影響解除的效力,當然法律、行政法規如有規定解除應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則依照其規定。
關于損失賠償請求權:
(1)于約定解除情形下,如當事人解除合同之時對損失賠償金約定履行期限的,則訴訟時效期間應自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未作約定或未約定履行期限的,自合同解除之日起算。
(2)于法定解除情形下,包括因一方當事人違約而解除合同產生的損失賠償請求權,以及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情形下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行為(一般系違反合同附隨義務)產生的損失賠償請求權。此兩種損失賠償請求權于合同解除之前就已客觀發生,并非合同解除之時才產生的,也不因合同解除而失去其自有的存在,因而訴訟時效期間應自當事人可得行使該損失賠償請求權之日起算。
因此,解除合同的訴訟時效適用問題取決于案件本身的性質,如果是不當得利,那么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應從合同解除之日起算。如果是損失賠償,由于損失在合同履行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應按照自當事人可得行使該損失賠償請求權之日起算。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解除合同的訴訟時效適用問題的解讀, 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邢臺律師!
如何對訴訟時效中止計算
訴訟時效中止什么意思
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如何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新土地管理法中區片綜合地價是指什么
2021-02-23固定資產屬于可變現資產嗎
2020-12-01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如何維權
2021-03-03疫情期間可以停薪嗎
2021-02-26減刑的限制條件有哪些
2020-11-18不得減刑的幾種情形
2021-02-26婚后買房登記在一方名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21婚前贈與沒有結婚協議能不能生效
2021-01-16判決書生效后多長時間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2021-03-01患病職工合同期已滿可以終止勞動合同嗎
2020-11-17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是什么
2021-02-20這種情況能否獲得人壽保險公司經濟補償
2021-02-02投資型保險的費用及給付型態
2020-11-30關于建筑工程團體人身意外傷害險的法規
2021-03-22如何提防人壽保險合同條款中的陷阱
2021-03-10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財產保險合同中給付保險賠償金須遵守哪些原則
2021-01-01原位癌的責任免除有哪些
2020-11-30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標志管理工作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