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當事人要是協商達成了一致的話,那么此時就可以訂立合同了,通過書面的合同才能夠更好的保護雙方的合法權益,就算日后產生了糾紛合同也是可以起到定紛止爭的作用。但是合同訂立也是有基本要求的,那究竟這個要求是什么?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合同訂立是雙方當事人協商的結果,雖說是協商,但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及法律規定,否則合同可能無效,或者引起不必要的合同糾紛。合同法律網合同訂立頻道介紹合同訂立的基本要求,具體內容如下:
依法訂立合同主要有以下幾項基本要求:
(一)必須遵守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如前所述,我國《合同法》在總則中確定的基本原則主要是平等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及合同自由與國家必要干預的原則。這些基本原則適用于合同行為的全過程,當然也適用于合同訂立。因此,當事人訂立合同必須遵循這些基本原則。
(二)當事人必須具備相應的主體資格
所謂合同的主體資格合法,是指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當事人依法可委托代理人訂立合同。”
如前所述,合同的主體有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當事人只有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才能訂立與其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相適應的合同,也才能獨立地享有合同的權利和承擔合同的義務。我國《民法通則》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針對不同的民事主體規定了不同的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例如,企業法人須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后,方可以法人名義訂立合同。需要指出的是,對于某些商業性合同,必須由特定的當事人訂立,如行紀合同中的行紀人必須是依法領取營業執照、經營行紀業務的企業法人。對于自然人,一般情況下,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不得成為合同的一方當事人;但在特定情況下,主要是在贈與合同中,受贈人可以是無行為能力的人(如嬰兒等),該合同由其法定代理人(父母)與贈與人訂立。
(三)當事人意思表示必須真實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所為的意思表示必須真實,即當事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必須與其內在意志相符合。這是我國法律針對訂立合同的協商過程,從自愿(合同自由)原則出發而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其實質上是要禁止任何人通過脅迫、欺騙等不正當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而使他人與其訂立合同。
(四)合同的內容合法
這主要是我國法律針對合同涉及到的各種財產流轉或者勞務服務,從合法原則出發而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合同以其具體規定(條款)為內容,例如,買賣合同便以其中規定的出賣物名稱、數量、質量、價格標準、交付期限與地點、交付方式、付款方式等為主要內容。顯然,合同內容合法,直接意味著當事人通過該合同而從事的財產流轉或者勞務服務活動在各個方面都必須是合法的。合同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不得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訂立合同進行違法活動,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利用訂立合同進行違法活動的,將受到法律制裁,直至依法追究違法者的刑事責任。
(五)合同的形式必須符合法律要求
合同的形式有書面形式和口頭形式。法律規定必須采用書面形式的合同,當事人訂立時必須采用書面形式。
除了上述基本要求外,當事人訂立合同還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1、代訂合同的,代理人必須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在代理權限內簽訂。在實踐中,雙方當事人可以親自簽訂合同,也可以委托他人代簽。在代訂合同的情況下,委托人為被代理人,受委托人為代理人。根據《民法通則》第六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代理人代訂合同的,必須事先取得委托人的委托證明,并根據授權范圍以委托人的名義簽訂,才對委托人直接產生權利和義務(詳見下述)。
2、有國家指令性計劃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的,應當按照該計劃、任務要求簽訂合同。《合同法》規定:“國家根據需要下達指令性任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的,有關企業、事業單位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企業的權利和義務簽訂合同。”按照指令性計劃訂立合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是合同訂立的一項基本原則。但隨著改革開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一般不再下達指令性計劃,當事人依法自由訂立合同。但對有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行業、商品,仍需要國家對有關單位下達指令性計劃((如統購統銷、計劃收購等)。屬于這類行業、商品的,有關單位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指令性計劃要求,按照國家下達的指令性計劃指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簽訂合同。除此外,當事人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市場行情依法自由協商簽訂。即使屬于國家指令性計劃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之間在訂立合同時也應當遵守平等互利、協商一致等原則。
3、不得違反社會公德,損害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簽訂合同,有法律規定的,應遵守法律;沒有法律規定的,應當符合社會公德、國家有關政策,符合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
依法訂立合同,是合同獲得法律保護的前提。訂立合同,只有符合法律規定,才能得到法律確認和具有法律效力,受到法律的保護,產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后果。反之,不符合法律規定而訂立的合同或者不成立、無效,或者難以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而且當事人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包括合同因違法無效而產生的法律后果)。
在一般情況下,合同訂立之后就可以馬上生效,但如果屬于實踐合同,如借款合同,則此時合同訂立之后其實并不會馬上生效,而往往是在一方給了對方借款之后,那么此時才能認為合同是生效了的。當然對于合同訂立的基本要求,則針對的就應該是大部分的合同。
訂立合同時候會出現哪些問題
合同訂立主體應具備的條件有哪些
合同訂立時需要注意的哪些法律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約定與合同法規定不一致有效嗎
2021-01-01合同簽訂主體與履行主體不一致嗎
2021-02-24醫療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0-11-27我國為什么不允許近親結婚
2020-11-28在一起住多久算重婚罪
2020-11-08婚姻的效力意思表示真實與否
2020-12-19交通事故醫療費怎樣算
2021-03-04贈與合同受贈方不知道成立嗎
2021-03-18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1交通事故訴訟請求怎么寫
2021-01-16發錄用通知的注意事項
2021-01-19勞動安全衛生的定義,勞動安全風險有什么
2020-12-25小公司倒閉了怎么給員工賠償
2021-03-17勞務外包工轉正式工申請怎么寫
2021-01-18勞動報酬糾紛是否要仲裁后訴訟
2020-12-12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仲裁委員會裁決或不予受理通知,向人民法院起訴,可否將仲裁委員會列為被告?
2020-11-21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2020農業保險一畝地交多少錢
2021-01-30郵包保險的方式和責任范圍有哪些
2021-03-14保險合同的分類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