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示交付善意取得之間是否相互適用?
指示交付可以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構成要件之一就是善意受讓人由于相信無處分權人享有處分權而與之交易,這就要求無處分權人對標的物有權利之外觀。在實際生活中,若無處分權人沒有實際現實占有標的物而欲同善意第三人進行交易時,其必定會提供證明自己享有標的物所有權的證明或者根據一般的生活經驗能夠判斷出出讓人對標的物“享有所有權”,只有這樣才能夠符合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所以,指示交付中期公示的效力相對較弱,但也因為如此,才更能夠顯示出公信的效力強度,善意受讓人基于對出讓人權利外觀的理解,增強了其對出讓人的信賴,從而與之為交易行為。
因此,善意取得的公信力指的是對善意相對人而言的公信力,對于否定論中提出的公示公信力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只是片面的看法,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對該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指示交付適用善意取得并不違背善意取得公信力的本質特征。
二、指示交付的概念
指示交付是指標的物由雙方以外的第三人實際占有時,轉讓人將對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讓與受讓人,以代標的物的實際交付。《物權法》第26條規定: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占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指示交付的成立須具備兩個條件:
1、是當事人須有轉讓所有權的合同。
2、是讓與人應當將所有權轉讓的事實通知標的物的實際占有人
三、善意取得的概念
善意取得,又稱即時取得,指無權處分人將動產或不動產處分給他人,善意受讓人依法取得該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或其他物權。傳統觀點認為,唯有動產才適用善意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以下簡稱《物權法》)第106條明確規定動產和不動產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將該制度的適用范圍擴大到包括不動產在內的財產所有權和其他物權的取得。自《物權法》頒布以來,善意取得制度進一步維護了交易安全,使物的經濟效用得以充分發揮,有力保障了市場經濟的有序健康發展。
四、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一)讓與人對讓與的財產無處分權。
(二)受讓人受讓該財產時是善意的。善意取得以受讓人受讓動產時主觀上為“善意”且無重大過失為其必備要件。
在善意取得制度中,這種善意應為“推定善意”,這一原則已為德國民法、我國臺灣地區民法明文確認。第三人和占有人(無權處分人)進行交易行為時,根據占有的權利推定效力,以及占有的公信力,我們應推定第三人為善意,如果原權利人主張權利,則負責舉證第三人為非善意,如不能舉證,第三人則為善意而取得財產所有權。
(三)受讓人取得財產是基于合理的價格有償轉讓行為。善意取得是以有償取得為前題條件,受讓人在取得財產時,必須向出讓人支付相應對價。因此受讓人取得的財產必須是通過有償的法律行為來實現,如果通過繼承、贈與等無償行為取得財產,則不能產生善意取得的效力。
(四)已作出了物權變動行為。根據《物權法》規定,動產的物權變動必須作出了交付行為,交付可以為現實交付、簡易交付、指示交付及占有改定。登記是不動產物權的生產要件,如果受讓人沒有為權利的變更登記,也就沒有實現物權的變動,即使受讓人占有財物,財產的物權仍屬于原權利人。因此,只要符合以上四個條件即可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原權利人只能向無權處分人要求賠償,而不能向受讓人行使物權請求權。
原本我國對于指示交付方面的法律制度就不是特別的詳細,所以,而且,由指示交付而引發的民事糾紛的實際情況也都不盡相同,所以,善于取的人遇到這種情況之后最好還是先問詢一下律師的意見比較好。對于指示交付和善意取得也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釋清楚的。
簡易交付與占有改定、指示交付的區別是什么?
占有改定是否適用善意取得
不動產交付附隨義務有效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擔任刑事辯護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0-11-19使用假旅游營運證如何處罰
2021-02-02爺爺拘留孫子政審不過嗎
2020-12-31訴訟保全能否凍結房產
2021-01-14被看守所拘留能探視嗎
2020-11-11父親放棄繼承房產孫子能繼承嗎
2021-02-27什么是婚姻自由,婚姻自由的保護措施是什么
2021-02-06子女未結婚贍養標準怎么算
2021-01-24機動車與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26政府可否要求撤銷行政協議
2021-03-01效力未定的合同類型及其效力如何確定
2020-11-12工程停工買賣合同可否解除
2021-01-18學生在學校打架班主任承擔責任嗎
2021-01-10軟件偷偷打開攝像頭竊取用戶信息違法嗎
2020-11-22勞動者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的后果
2021-03-26一個員工是否可以跟兩個公司簽勞動合同
2021-01-05正式入職和外聘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5國家規定關于試用期工資標準是什么
2021-01-04定期壽險購買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7企業財產險有哪些險種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