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形式主要有三種,書面形式、口頭形式與電子形式。對于其中的口頭形式而言,其法律效力并不是統一的。某些情況下,口頭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而有的情況下則沒有效力。下面,我們簡單了解一下口頭合同的效力問題。
口頭合同的有效適用情形
口頭形式的合同是指當事人以直接對話的方式或者以通訊設備如電話交談訂立合同。它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與人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如在自由市場買菜、在商店買衣服等。現代合同法之所以對合同形式實行不要式為主的原則,其重要原因也正在于此。合同的口頭形式,無須當事人約定。凡當事人無約定或法律未規定特定形式的合同,均可以采取口頭形式。
口頭合同不宜采用的情形
口頭合同屬于不要式合同,是指當事人以語言為意思表示、而不用文字表達合同內容的合同形式。在法律未規定必須采用書面形式的情況下,只要當事人協商一致,都可以采用口頭形式。口頭合同在即時清結的交易中非常普遍。其特點是簡便易行,但其不足之處在于發生合同糾紛時難以取證,當事人孰對孰錯很難劃分。因此,《合同法》征求意見稿原本規定,不動產轉讓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涉外合同、價款或者報酬10萬元以上的合同,除即時清結的以外,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法律規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的,依照其規定。
但是,鑒于我國東西部、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例如10萬元在深圳、上海的經濟往來中不屬于數額巨大、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卻屬于數額巨大,因此《合同法》第10條修改了征求意見稿的規定,改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因此不動產轉讓合同、涉外合同、價款或報酬在當事人認為數額巨大、不能即時清結的合同都不宜采用口頭形式,否則發生合同糾紛時舉證困難。
口頭合同的效力認定
只要其內容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一方沒有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雙方不是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雙方不是以合法的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沒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訂立合同的主體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權利能力;意思表示真實,這個合同就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護。
雖然我國沒有強行規定合同必須采用哪種形式訂立,但實踐中為了雙方的利益著想都是訂立的書面合同。對于一種特殊的合同——勞動合同而言,我國法律強制性的規定,其只能是用書面形式訂立。當然這也是為了能夠充分的保障勞動合同當事人的權益。
口頭變更勞動合同有沒有效力
口頭協議效力怎么認定?
口頭約定免責出事誰來擔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安置房還沒下來怎么寫遺囑
2020-12-09醫療事故訴訟時效
2020-12-07專利侵權一般賠償多少
2020-12-23合同解約定金退還時間是多久
2020-12-15機動車雙方責任一方不修拖著怎么辦
2021-02-27合伙人違反合伙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31物品借條的標準格式
2021-02-16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0-12-05辦理房地產抵押登記須知
2021-02-28違法合同簽了算數嗎
2021-01-31簽訂賣房合同注意事項有哪些,與中介公司打交道需要注意什么
2020-11-12經營范圍相同就是違反競業限制嗎
2021-03-04競業限制協議不是自己簽的有效嗎
2021-02-22老人購買壽險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6出國旅游保險選購要注意的點有哪些
2020-11-23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人身保險合同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1-03-16人身保險理賠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1-21車輛被毀,保險公司按保險金額賠償
2021-02-09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