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在簽訂合同的時候就應該雙方本著誠信的原則進行,對于應該告知對方的情況,就應該如實的告知,而不能有刻意隱瞞的情況,更加不能有欺詐的情況出現。不過實踐中總是避免不了出現受欺詐而簽訂的合同,那欺詐簽訂的合同效力是怎樣的呢?下文中小編就這個問題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合同欺詐行為有哪幾種
合同欺詐就是指訂立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利用對方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故意采用欺騙的方法,如故意陳述虛假事實、隱瞞真實情況等,使對方當事人陷于認識上的錯誤,從而違背自己的真實意識而作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從而達到獲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
合同欺詐行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積極的合同欺詐行為,即故意陳述虛假事實的行為,比如對自己的產品作不切實際的宣傳,夸大自己產品的功效等。另一種是消極的合同欺詐行為,即故患隱瞞真實情況的行為,比如故意隱瞞己方提供的合同標的物的固有缺陷和瑕疵,或者故意隱瞞某些對合同對方當事人明顯不利的重要事實和信息等等。
二、欺詐簽訂的合同效力是怎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第54條分別規定了兩類合同欺詐行為。《合同法》第52條規定:一方以欺詐等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無效;《合同法》第54條規定:一方以欺詐等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消。《合同法》把合同欺詐行為以是否損害國家利益、是否使對方違背真實意思為標準分為了兩類,分別規定了不同的處理方法。《合同法》第56條規定: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撒消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法》第58條規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消后,因泫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更加《合同法》當中的規定,我們了解到欺詐簽訂的合同效力其實是認定為無效的,這是《合同法》中有明確規定的。除此之外,要是受脅迫或者顯示公平、重大誤解而簽訂的合同,其實也是可以主張為無效合同。若因為合同效力產生爭議,建議委托專業的律師來提供法律幫助。
欺詐訂立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在房屋租賃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常見的欺詐類型有哪些?
欺詐訂立的合同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公告
2020-12-18行政拘留年齡有什么新規定
2021-01-21發票抬頭是什么意思
2021-03-18房東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單方面解除租房合同
2021-01-10監察委地域管轄怎么確定的
2021-01-10二審終審判決生效一審法院執行嗎
2021-02-05職業病觀察期間是否還有工資
2021-02-18合同侵權能主張精神賠償嗎
2020-11-13企業停產是否屬于勞動關系終止
2021-01-08沒有滿實習期上高速有什么處罰
2020-12-19壽險理賠流程
2020-11-18保險公司對事故駕駛員的賠償,是否該事故駕駛員獲得
2021-01-20對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不服怎么辦
2021-01-06保險代理人解除合同需多久
2021-01-30村委會非法轉讓土地如何處罰
2020-11-20土地流轉合同樣本
2021-03-06禁養區養殖場關停有補償嗎
2021-01-03買二手房拆遷賠償嗎
2021-01-21拆遷獎勵需要在拆遷補償協議里面約定嗎
2021-01-12門面房拆遷補償與住宅一樣嗎有什么區別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