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與公司發生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437條的規定,解決合同糾紛共有4種方式。一是用協商的方式.自行解決,這是最好的方式;二是用調解的方式,由有關部門幫助解決;三是用仲裁的方式由仲裁機關解決;四是用訴訟的方式,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尋求糾紛的解決。為了幫助讀者了解這4種方式,我們分別作詳細介紹。
(一)協商
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合同糾紛,是指合同糾紛的當事人,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和合同的約定,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達成和解協議,自行解決合同糾紛的一種方式。 合同簽訂之后.在履行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容易產生糾紛,有了糾紛怎么辦 應當從有利于維護團結、有利于合同履行的角度出發,懷著互讓、互諒的態度,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協商求得糾紛的解決。對于合同糾紛,盡管可以 用仲裁、訴訟等方法解決。但由于這樣解決不僅費時、費力、費錢財,而且也不利于團結,不利于以后的合作與往來。用協商的方式解決,程序簡便.及時迅速,有利于減輕仲裁和審判機關的壓力,節省仲裁、訴訟費用,有效地防止經濟損失的進 一步擴大.同時也有利于增強糾紛當事人之間的友誼,有利于貢固和加強雙方的協作關系,擴大往來,推動經濟的發展。由于這種處理方法好,在涉外經濟合同糾紛的處理中,也相當盛行。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自行協商解決糾紛.應當遵守以下原則:一是平等自愿原則.不允許任何一方以行政命令手段,強迫對方進行協商,更不能以斷絕供應、終止協作等手段相威脅,迫使對方達成只有對方盡義務,沒有自己負責任的“霸王協議”.二是合法原則。即雙方達成的和解協議,其內容要符合法律和政策規定,不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否則.當事人之間為解決糾紛達成的協議無效。 發生合同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在自行協商解決糾紛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問題;第一,分清責任是非。協商解決糾紛的基礎是分清責任是非.當事人雙方不能一味地推卸責任,否則,不利于糾紛的解決。因為,如果雙方都以為自己有理,責任在對方.則難以做到互相諒解和達成協議.第二,態度端正,堅持原則。在協商過程中,雙方當事人既互相諒解,以誠相待、勇于承擔各自的責任, 又不能一味地遷就對方,進行無原則的和解。尤其是對在糾紛中發現的投機倒把,行賄受賄,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要進行揭發。對于
違約責任的處理.只要合同中約定的違約責任條款是合法的,就應當追究違約責任,過錯方應主動承擔違約責任,受害方也應當積極向過錯方追究違約責任,決不能以協作為名. 假公濟私,慷國家之慨而中飽私囊。第三,及時解決。如果當事人雙方在協商過程中出現僵局,爭議遲遲得不到解決時,就不應該繼續堅持協商解決的辦法,否則會使合同糾紛進一步擴大,特別是一方當事人有故意的不法侵害行為時,更應當及時采取其他方法解決。
(二)調解 合同糾紛的調解,是指雙方當事人自愿在第三者(即調解的人)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由第三者對糾紛雙方當事人進行說明勸導,促使他們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議,從而解決糾紛的活動。
調解有以下三個特征:
第一,調解是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進行的,這與雙方自行和解有著明顯的不同;
第二,主持調解的第三方在調解中只是說服勸導雙方當事人 互相諒解.達成調解協議而不是作出裁決,這表明調解和仲裁不同;
綜合上面所說的,我國對于合同的糾紛也是制定了各種的方法,但一般在發生糾紛的時候一定要協商,如果協商不成就可以提起法律的訴訟,讓法院給出一個公平的判決,所以,在解決糾紛的時候一定要用對方法,盡量用實際的證所來讓自己不受到損害。
合同糾紛解決方式
租賃合同糾紛請律師要多少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滿釋放人員還能領取養老金嗎
2021-02-09傷殘評定機構的職責范圍有哪些
2021-03-06勞動合同模板的內容是如何的
2021-02-17手寫房屋贈與協議有效嗎
2021-03-03離婚小孩多大有選擇跟誰的權利
2021-01-26民事訴訟主管的標準及范圍是什么
2021-02-25遺產中財產分割延期開庭有多久
2021-02-12工傷導致孩子流產怎么賠償
2020-12-06主合同與擔保合同之間的效力是什么關系
2021-01-14孩子商場受傷賠償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0-12-07學生在校磕掉牙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5單位集資房能否私下轉讓
2021-02-14房地產糾紛案件舉證須知
2021-01-19企業做出調崗決定,員工是否應無條件服從
2021-02-10如何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
2021-03-02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如何區分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
2021-02-15獲賠17萬 隨州國壽新簡身險理賠第一單
2021-02-02意外事故是否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2021-01-09交通世故鑒定結果出來了保險公司多久能賠錢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