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目前法律的規定,債權的轉讓僅存在于合同當中,債權轉讓即合同權利的讓與,指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部分地轉讓給合同以外的第三人。那么債權轉讓之后,新的債權人是否應該在起訴前告知債務人?本文以具體案例對這個問題作了分析,請閱讀下面的文章進行了解。
【案情】
2012年3月,萬某因承攬某建筑公司工程墊資需要,向朋友吳某借款15萬元整,借期一年。到期后,萬某因資金緊張,無力償還借款,但此時其與某建筑公司經結算,尚有17萬余元工程款在某建筑公司處未得到支付。萬某與吳某達成協議,萬某將其在某建筑公司的15萬元債權轉讓給吳某,由吳某享有,但吳某向某建筑公司多次追討債權未果,遂起訴至法院解決。某建筑公司辯稱,萬某與吳某在起訴前從未通知自己債權轉讓事宜,故根據合同法相關規定,該債權轉讓對自己不發生法律效力。
【分歧】
萬某與吳某的債權轉讓是否對某建筑公司發生法律效力,存在二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根據我國合同法第八十條的相關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而萬某與吳某未提供證據證實其在起訴前已將債權轉讓事宜通知某建筑公司,故該債權轉讓對某建筑公司不發生法律效力。
第二種意見認為,某建筑公司在訴訟中已得知萬某與吳某的債權轉讓事宜,可視為其已得到通知,該債權轉讓對其已發生法律效力。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第一,我國合同法第八十條之所以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是基于保障債務人知情權的需要,但其并未對債權人發出通知的期限作出限制性規定。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法院在立案后五日內,應當將起訴狀副本送達給被告,因此可以認定,某建筑公司在此時已得知萬某與吳某之間的債權轉讓事宜。故對某建筑公司在應訴中關于未得到該債權轉讓事宜的通知,該轉讓對其不生效的辯解意見,不應支持。
第二,從節省司法資源、減輕當事人訴累的角度,也應認定萬某與吳某的債權轉讓對某建筑公司已發生法律效力。如法院以吳某在起訴前未通知某建筑公司為由駁回其訴訟請求,那吳某只有在書面通知某建筑公司后再次對其提起訴訟,或另行起訴萬某,這無疑浪費了司法資源,也增加了當事人的訴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登記的流程是什么
2021-02-28專利代理人可以掛靠嗎
2021-01-02集體清償程序可否行使別除權
2020-12-01無期徒刑最少服刑多少年才會被釋放
2020-12-15交通事故賠償有哪些費用
2020-11-17請求排除妨害的前提是什么
2021-03-20委托協議如何終止
2020-11-21繼承權按照哪些序依次行使
2020-12-30云南省農村建房超面積如何處罰
2021-03-17無產權房拆遷補償安置能到補償嗎
2020-11-17勞務外包哪個單位繳納全部保險嗎
2021-03-23員工申請勞動仲裁的技巧是什么
2021-02-11產假期間安排工作符合法律規定嗎
2020-11-22購買人壽保險后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無名氏死亡賠償金提存后車主能否向保險機構索賠
2020-11-08船舶觸碰碼頭設施的侵權責任和損害數額確認的新思路
2021-01-30違章肇事保險給報嗎
2021-03-21重大疾病釋義條款屬于免責條款范疇嗎
2021-02-09保險公司以保險未生效拒賠合法嗎
2021-02-05土地承包經營權繼承是什么意思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