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目前法律的規定,債權的轉讓僅存在于合同當中,債權轉讓即合同權利的讓與,指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部分地轉讓給合同以外的第三人。那么債權轉讓之后,新的債權人是否應該在起訴前告知債務人?本文以具體案例對這個問題作了分析,請閱讀下面的文章進行了解。
【案情】
2012年3月,萬某因承攬某建筑公司工程墊資需要,向朋友吳某借款15萬元整,借期一年。到期后,萬某因資金緊張,無力償還借款,但此時其與某建筑公司經結算,尚有17萬余元工程款在某建筑公司處未得到支付。萬某與吳某達成協議,萬某將其在某建筑公司的15萬元債權轉讓給吳某,由吳某享有,但吳某向某建筑公司多次追討債權未果,遂起訴至法院解決。某建筑公司辯稱,萬某與吳某在起訴前從未通知自己債權轉讓事宜,故根據合同法相關規定,該債權轉讓對自己不發生法律效力。
【分歧】
萬某與吳某的債權轉讓是否對某建筑公司發生法律效力,存在二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根據我國合同法第八十條的相關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而萬某與吳某未提供證據證實其在起訴前已將債權轉讓事宜通知某建筑公司,故該債權轉讓對某建筑公司不發生法律效力。
第二種意見認為,某建筑公司在訴訟中已得知萬某與吳某的債權轉讓事宜,可視為其已得到通知,該債權轉讓對其已發生法律效力。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第一,我國合同法第八十條之所以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是基于保障債務人知情權的需要,但其并未對債權人發出通知的期限作出限制性規定。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法院在立案后五日內,應當將起訴狀副本送達給被告,因此可以認定,某建筑公司在此時已得知萬某與吳某之間的債權轉讓事宜。故對某建筑公司在應訴中關于未得到該債權轉讓事宜的通知,該轉讓對其不生效的辯解意見,不應支持。
第二,從節省司法資源、減輕當事人訴累的角度,也應認定萬某與吳某的債權轉讓對某建筑公司已發生法律效力。如法院以吳某在起訴前未通知某建筑公司為由駁回其訴訟請求,那吳某只有在書面通知某建筑公司后再次對其提起訴訟,或另行起訴萬某,這無疑浪費了司法資源,也增加了當事人的訴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告輸了要交訴訟費嗎
2021-02-25購買集資房要什么條件
2020-12-05一方死亡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1-01-14廣告中說明賠償屬于要約邀請嗎
2021-03-11反訴是否需要舉證期限
2021-02-13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件及好處有哪些
2021-03-19免責條款有哪些特征
2020-12-03勞動糾紛過多久失效
2021-01-16意外傷害保險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2-14保險合同的方式是什么解除
2020-11-26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
2020-11-15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保單是假的,由誰負責
2021-01-14無照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應理賠
2021-03-18保險公司擅自在院墻上開門被判敗訴
2021-02-16保險公司對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仍需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嗎
2021-01-20車禍藥費花5萬保險賠多少錢
2021-02-25車禍保險理賠具體費用是多少
2021-03-17新保險法細化車險理賠時效涉及的問題有什么
2021-03-04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與原則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