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與企業之間能不能借款
可以相互借款,但限于生產、經營需要。
我國司法對企業之間互相借款行為支持的情況限于“為生產、經營需要”,所以企業之間是可以相互借款的。法律依據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1條“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為生產、經營需要訂立的民間借貸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的情形外,當事人主張民間借貸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1、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規定:
本規定所稱的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條規定:
除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外,當事人主張民間借貸合同自合同成立時生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3、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規定:
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為生產、經營需要訂立的民間借貸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的情形外,當事人主張民間借貸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二、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借款需要交稅嗎
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借款需要交稅。關聯企業間資金借貸,如果融通資金約定利率低于金融機構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稅務機關有權按照金融機構同期同類貸款利率核定其利息收入并要求其繳納相應所得稅。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六條規定:
企業或者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的機構、場所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應當按照獨 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
不按照獨 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而減少其應納稅的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進行合理調整,即若借貸雙方存在關聯關系,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利息收入并繳納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
企業之間進行借款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不過也不是所有都允許。根據規定,目前僅僅是允許企業之間因為生產、經營的需要而進行借款,其他情況下的借款則還是不允許的。至于企業借款的利率約定,也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利率,否則的話會導致約定的利率得不到支持。
關于企業作為出借方借款給個人的借貸行為效力問題的解答
公民與企業間的借款有效嗎
企業向個人借款要寫用途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盡贍養義務有什么后果
2021-02-07醫療事故喪葬費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05集資房出售要補交什么嗎
2020-11-17物保無效人保對債務如何承擔
2020-12-02虛假公司簽的合同是否無效
2021-02-21如何對倉儲物進行入庫驗收
2020-12-15如何預防房屋中介糾紛,房屋中介糾紛怎樣防范
2020-12-12關于不辭而別員工的處理建議
2021-02-05公司是否要與股東簽訂勞動合同
2020-12-25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具體是多少呢
2021-01-19勞務外包哪個單位繳納全部保險嗎
2021-03-23勞務外包的賬務處理如何進行
2020-11-29勞動糾紛調解以后能否再起訴
2021-01-06旅游意外傷害險定義
2020-11-21保險理賠金額如何證明
2021-02-03什么情形的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
2020-12-23當家庭財產出險后被保險人需要做些什么
2021-03-12續保
2021-01-21土地承包年限新解讀內容是什么
2021-02-12土地承包經營權由什么部門確定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