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的規定,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申請人包括“擔保物權人”以及“其他有權請求實現擔保物權的人”。實踐中,如何理解“擔保物權人”和“其他有權請求實現擔保物權的人”適用范圍?考慮到該程序的設立主要是針對物權法等實體法中對擔保物權實現而作出的程序性規定,對于“擔保物權人”和“其他有權請求實現擔保物權的人”適用范圍應當以物權法等實體法為依據來確定。根據我國物權法相關規定,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實現擔保物權的主體僅限于“抵押權人”、“出質人”和“財產被留置的債務人”。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擔保物權人”主要就是指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的“抵押權人”,物權法第二百二十條規定的“出質人”和物權法第二百三十七條規定的“財產被留置的債務人”就是“其他有權請求實現擔保物權的人”。在民事訴訟法修改過程中,也有意見認為,對于實現擔保物權的申請人不應該僅限物權法規定的上述三類主體,還應當包括上述三類主體相對應的主體,即與“抵押權人”相對應的“抵押人”、與“出質人”相對應的“質權人”、與“財產被留置的債務人”相對應的“留置權人”。對此,我們認為,民事訴訟法的上述規定僅是對物權法等實體法中規定的實體權利的實現作出的程序性規定,該程序規定的依據來源于實體法,應當按照實體法的規定來確定實現擔保物權的申請主體。因此,對于實現擔保物權的申請主體應暫以物權法的規定為準,不宜做擴大性的解釋。至于抵押人、質權人、留置權人是否可以成為實現擔保物權的申請主體,留待今后的審判實踐逐漸探索。
石家莊律師提示,申請實現擔保物權是否僅以物權法為依據,換言之,物權法之外的其他實體法是否也可以作為申請實現擔保物權的依據?我們認為,根據新民事訴訟法立法本意,除了物權法規定的三類申請主體外,我國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條規定的建設工程承包人也可以作為申請主體。另外,我國的海商法、民用航空器法等法律中規定的船舶抵押權人、民用航空器抵押權人等,也可以作為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申請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催繳通知書不執行會怎樣
2021-03-02交通事故怎么申請財產保全
2021-02-18支票保證與支票付款保證的不同之處
2021-01-17什么是贍養費?贍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14主合同無效定金返還嗎
2021-02-02保證擔保協議范本
2020-12-16失聯人員如何向公安報案
2021-03-07顧客在商場受傷,該怎樣處理
2021-02-15一個人可以開房產中介嗎
2021-03-19外資房地產開發的基本程序
2021-03-10普通員工簽勞動合同注意什么
2021-02-21勞務合同簽在第三方是什么意思
2021-01-29勞務派遣工合同期滿是否解聘
2020-12-21將勞務分包給自然人是否有效
2020-11-30怎樣理解勞動合同的試用期?
2021-01-132020勞動力外包出現意外傷亡誰負責,賠償多少
2020-12-20勞務外包的好處
2020-11-21投保人中途終止保險,如何計算損失
2021-03-17土地承包權可以轉讓嗎
2021-02-11土地轉讓合同有效嗎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