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鈺發布時間:2007-08-1413:58:03 修改后的《人民檢察院辦理起訴案件質量標準(試行)》、《人民檢察院辦理不起訴案件質量標準(試行)》(以下簡稱《起訴標準》和《不起訴標準》)近日下發。文件規定了檢察機關辦理起訴案件和不起訴案件的質量標準,以及起訴、不起訴錯誤和起訴、不起訴質量不高等具體情形。 高檢院公訴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上述文件制定于2001年,修改后的兩個文件以貫徹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為主線,遵循嚴格依法、全面把握、區別對待的原則,使檢察機關更好依法行使起訴權和不起訴權。 不符合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要求的,屬起訴質量不高 《起訴標準》規定,辦理案件明顯不符合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要求的屬于起訴質量不高,符合以下六項要求的屬于達到起訴案件質量標準:充分考慮起訴的必要性,可訴可不訴的不訴;正確適用量刑建議,根據具體案情,依法向法院提出從寬或者從嚴處罰的量刑建議;對符合條件的輕微刑事案件,適用快速辦理機制進行處理;對符合條件的輕微刑事案件,建議或同意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對符合條件的被告人認罪的刑事案件,建議或同意法院適用普通程序簡化審理;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辦案方式應符合有關特殊規定。 背景解讀:無論是全國檢察長會議,還是高檢院下發的《關于在檢察工作中貫徹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見》等文件,都要求檢察工作每個環節都要貫徹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因此新增這部分內容。 未排除非法證據尚未造成錯案的,屬起訴質量不高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起訴標準》吸收了最新檢察改革成果,新增一條規定:證明案件事實和情節的證據合法有效,依據法律和有關司法解釋排除非法證據的,屬于達到起訴案件質量標準。如果沒有依法排除非法證據尚未造成錯案的,屬于起訴質量不高。 背景解讀:近年來,一些地方的檢察機關因為未排除非法證據而造成了錯案。特別規定這一條,是為了提醒公訴部門辦案時一定要排除非法證據,讓每一個證據都能經得起時間檢驗。 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屬達到起訴質量標準 《起訴標準》根據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的特點規定,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屬達到起訴質量標準。 ——依法對偵查、審判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提出糾正意見; ——依法向有關單位提出檢察意見或者書面糾正意見; ——對發現的犯罪線索,及時進行初查或移送有關部門處理; ——依法追訴漏罪、漏犯; ——依法對法院確有錯誤的判決、裁定提出抗訴。 背景解讀: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這在公訴部門體現得最為明顯。增加這部分內容,將對公訴部門起到導向作用,督促其加強法律監督。 直接受理偵查的案件擬作不起訴未報上級院批準,屬質量不高 《不起訴標準》增加了職務犯罪案件特殊辦案程序,規定對檢察機關直接受理偵查的案件,擬作不起訴處理的,應由人民監督員提出監督意見,省級以下檢察院對直接受理偵查的案件擬作不起訴決定的,應報上一級檢察院批準。達到上述規定才屬質量達標,否則屬于質量不高。 背景解讀:檢察機關近年來實行人民監督員制度,規定擬作不起訴案件要接受人民監督員監督。此外,還規定省級以下檢察院對自偵案件作撤銷案件、不起訴決定要報上一級檢察院批準。文件在修改中充分吸納了這些最新改革成果。 明確幾種情形屬起訴和不起訴錯誤 《起訴標準》明確五種情形屬起訴錯誤:沒有案件管轄權而提起公訴的;對不構成犯罪的人或者具有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不應當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人提起公訴的;法院作出無罪判決,經審查確認起訴確有錯誤的;案件撤回起訴,經審查確認起訴確有錯誤的;具有其他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情形,造成起訴錯誤的。 《不起訴標準》則明確了六種情形屬不起訴錯誤:沒有案件管轄權;對應當提起公訴的案件或者不符合不起訴法定條件的案件作出不起訴決定的;對定罪的證據確實、充分,僅是影響量刑的證據不足或者對界定此罪與彼罪有不同認識的案件,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第四款作出不起訴決定的;適用不起訴法律條文(款)錯誤的;經審查確認不起訴決定確有錯誤,被上級檢察機關依法撤銷的;具有其他違反法律規定的情形,造成不起訴錯誤的。 背景解讀:規定起訴和不起訴錯誤的幾種情形,是為了讓公訴部門在辦案中更慎用起訴權和不起訴權,嚴格依法辦案,保證辦案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