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證書和判決書的效力哪個強?
判決書。法院可是審判機構哦。
公證法對公證效力規定的缺陷
一、公證法第五章關于公證效力的全部條款中,沒有對經公證的事項具有法律效力,非經公證程序,不得變更、撤銷等肯定性的規定,使公證制度沒有獨立性、排它性和權威性,形同虛設。
二、在第三十六條、三十七條中,用三分之一以上的文字規定了“足以推翻”及“不予執行”的內容,否定了公證的效力。
三、第三十八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未經公證的事項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依照其規定”。換言之,就等于說,除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公證事項具有法律效力外,其余的公證事項都不具有法律效力。第三十八條將國務院起草的《公證法》第三十六條對與其同一問題的表述:“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公證的事項未經公證的行為、事實或者文書不具有法律關系確立、變更或者解除的效力”進行了修改,就證實第三十八條的本意就是除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公證事項具有法律效力外,其余的公證事項都不具有法律效力。
四、第三十九條與第四十條,是為了防止公證出現錯誤的救濟措施,是程序問題,不是公證的效力問題。公證法將這兩個程序問題,規定在公證效力一章,說明公證法將公證行為與私證行為放在同一階位,即末經審判程序的質證和認可,不具有法律的效力。
五、由于公證的事項沒有獨立性、排它性和權威性的法律效力,公證制度就形同虛設;公證法中規定的所有保障公證制度實施的措施就沒有意義;我國公證制度實行20多年來,組建的公證隊伍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公證法應當肯定公證事項的效力
我國對解決民間糾紛采用兩種制度分流治理,一種是防治制度,既是事先預防。公證制度的設立就是為了實現事先預防的目的。另一種是救治制度,既是事后救濟,仲裁制度和審判制度就是為事后救濟而設立的。無論是事先預防或是事后救濟,目的都是為了社會的和諧和穩定。兩種制度互不相屬,但又同工異曲。因此,兩種制度的結果都應具有同等的效力。既:公證書與仲裁書或判決書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這一觀點,從我國的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中已得到證實。
我國適用公證制度是因為公證制度具有法定效力、強制執行效力、法律行為成立要件效力,能達到予防糾紛之目的。為實現公證制度的目的,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對當事人負有效力義務。所謂效力義務,它是指公證職能使公證書能夠產生法定效力的同時又符合當事人的意思;效力義務要求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嚴格依據公證程序規則辦證,包括依據辦證規則履行調查核實義務,以及懷疑其中有違法行為或者不正當行為或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利益時拒絕出具公證書的權利,這些制度能夠保障公證書具有法律的效力。
法國是現代公證制度的誕生地。1803年,拿*侖風月法的說明闡明了公證制度的目的:“他們(指公證人)使當事人保持對契約的記憶,并完整地保管契約文本,防止善意人之間產生分歧,同時,滿懷信心地使那些貪婪的人放棄提起不正當要求的念頭”?!斗▏C法》第十條規定:“公證書不僅具有裁判上的證明力,而且在法蘭西共和國的全部領域內具有執行力”。
大陸法系國家重視公證制度,其價值在于預防糾紛,減少訴訟,從而降低當事人和國家的訴訟成本。法的原理是對于民事權利和義務,采取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則。當事人為處分自己的權利和義務而申請公證,首先是表示對公證制度的認可和對訴訟權利的放棄。同時又表示經過公證的事項,具有國家和當事人共同認可的真實性、合法性的法律效力。只要提供公證書的一方當事人所提供的公證書在形式上符合要求,則無須對其真實性加以證明。這樣才能達到公證制度予防糾紛的予期之目的。
鑒于公證制度的職能,結合外國實施公證制度的經驗證明,我國的公證法應具有保障公證制度與訴訟制度同樣具有獨立性、排它性和權威性的作用,應當用肯定的、不容置疑的文字表述公證的效力。
公證書和判決書一樣會具有效力,在公證之前時為對自己有利應該找律霸網律師進行指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微型公司增資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1-172020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是一個意思嗎,怎樣區分
2021-03-25股東起訴解散公司多久立案
2021-01-06在大隊的分紅股權證可以抵押嗎
2020-11-22什么財產既可以抵押又可以質押
2021-03-21票據行為票據能力是如何的
2021-01-08共享單車用戶訂立合同時應注意的事項
2021-01-18簽了合同又作口頭承諾有效嗎
2021-01-31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對應的問題
2021-01-18合同糾紛勝訴后不執行怎么辦
2021-03-23選購公寓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房產部分贈與怎么收稅
2021-03-20如何審核勞動合同,審核勞動合同要點是什么
2021-02-15雇傭關系的認定條件是什么
2021-02-03勞務外包員工解聘補償由誰支付
2021-03-03人壽保險合同生效后還能變更嗎
2020-11-29投保壽險時的注意事項
2021-01-12本案保險合同約定損失賠償是否成立
2021-02-09何謂保險合同的違約責任
2021-01-03保險到底避不避債之解讀浙高法執[2015]8號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