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開審判的含義
公開審判是現代法治國家司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一般認為,公開審判是指在民事訴訟中,一切審判活動除了依法不公開的以外,都要公開進行,并最大限度地向當事人和社會公開,從而實現訴訟透明化,避免“暗箱操作”的一項原則。
二、公開審判制度的意義
1、公開審判是社會主義民主在訴訟中的體現。公開審判使廣大人民群眾有機會了解案件的審理活動,并且對案件的審理活動進行監督,使案件的審理活動依法有序進行,體現社會主義民主。
2、公開審判有利于促進司法公正。實行公開審判制度,使法院的審判活動被置于當事人和社會監督的“陽光”之下,增強了審判活動的透明度,從而有助于審判人員增強責任感,正確行使審判權,提高辦案質量,防止司法專橫,杜絕司法腐敗,實現司法公正。
3、公開審判有利于及時解決糾紛。訴訟效率是現代民事訴訟所追求的價值之一。無論作出什么裁判,總會有一方當事人不滿,而程序的正義就在于吸收這種實體上的不滿,讓公正以當事人看得見的方式展示出來,使當事人接受這種嚴格依照法律程序作出的判決結果并心悅誠服,公開審判制度所要求的程序設計,也就是要營造一種公正的氣氛,有助于當事人雙方接受判決。
4、公開審判是當事人行使訴權的結果。公開審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司法專橫,杜絕司法腐敗,實現訴訟公正,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公開審判的初衷是為當事人的利益著想,是當事人行使訴權的結果。
5、公開審判有利于在社會上普及法律知識。通過具體案件的公開審理,能夠使旁聽群眾生動、形象地接受法制教育,增強法制觀念,提高廣大群眾遵守法律的自覺性,尤其是對一些影響大的案件進行現場電視轉播,社會效果更為明顯。
三、我國公開審判的立法狀況
我國公開審判原則直接來源于對傳統司法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是審判工作與人民群眾相聯系的一個重要方式。
早在1933年,中華蘇維埃政府頒布的《裁判部暫行組織及裁判條例》就規定:“審判案件必須公開,倘有秘密關系時,可秘密進行,但宣布判決時仍應公開。”
建國后,公開審判制度在憲法和有關法律上都得到明確規定。在1954年制定的第一部憲法的第76條就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1975年在文革期間制定的憲法取消了公開審判制度,1978年憲法又恢復了這項原則。
1982年制定的現行憲法第125條一字不改地重申了1954年憲法規定的公開審判制度。1982年的《民事訴訟法》(試行)第8條、第103條、第115條都對公開審判制度進行了規定。
1991年頒布的現行《民事訴訟法》對上述規定的原則進行了確認。
我國現行《憲法》第12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這是我國公開審判制度的憲法依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公開審判。”
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出臺了《關于嚴格執行公開審判制度的若干規定》,對公開審判制度的執行作出了較為詳細的規定,使該制度在實踐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四、公開審判制度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表現
1、公開審判形式化。我國司法實踐中長期以來重實體輕程序,只要結果正確,程序的對錯往往被忽視。
此外,實踐中由于審判人員提前接觸案件材料,單方會見當事人,主動調查收集證據以及庭長、院長審批案件、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案件以及地方保護主義干預等影響的普遍存在,使許多具體案件的審理實際上形成了未審先定,審理與判決脫離。公開審判流于形式,并無公開之實。尤其是庭外的單方接觸除了為司法腐敗提供時空條件、孕育不公判決之外,還嚴重影響法官的中立形象以及當事人在訴訟中的均衡地位及對判決的滿意程度。
2、當庭宣判率低。目前在訴訟實踐中公開審判的比較多,而當庭宣判的卻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有:法院內部案件的請示、匯報、審批制度的影響;法官法律素質低下,無法當庭界定當事人的法律關系,作出裁判。如果沒有當庭宣判的制度,旁聽者聽完庭審卻得不到一個結論,將會削弱公開審判的意義。
3、判決書內容簡單。判決直接決定著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決定當事人的命運。法院判決書的內容多為事實陳述、法律適用和判決結果三部分,很少記載判決理由。大部分的判決書多是籠統簡單地羅列出一系列的證據、事實和法律條文,卻不反映法官為何采信上述證據,通過哪些證據推導出什么樣的相關事實,又怎樣將相關事實對應法律條文,得出適用此法而非彼法,以及對當事人的意見和請求為何支持和駁回的理由,這樣,當事人即使獲得了判決書,也無法弄清法官認定事實、適用法律的過程和理由。
4、審判脫節。聽而不審,審而不判,判而不審,你辯你的,我判我的。這一點是和司法工作的行政化相聯系的,在改革前,很多法院都實現裁判的層層簽批制度,審判員或者合議庭提出裁判意見,還需要庭長、院長簽字審批,導致了審而不判,判而不審。
5、審判公開程度不夠、質量不高。民事訴訟法規定,公開審判的案件應在開庭三日前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開庭的時間和地點。實踐中并非嚴格按照民訴法的規定辦理,或者忽略審前公告,或者公告了的案件不安排充足的場所以便旁聽,或者對公民旁聽加以限制、不允許記者采訪。有的雖然允許旁聽,允許報道,但裁判結果遲遲不宣判,淡化了公開審判的效果。
另外,我國案件審理過程中合議庭進行評議不公開,評議中的少數意見不公開,由此導致一些審判人員不負責任,隨大流,案件質量保證不了,缺乏對審判人員的監督。
6、二審逕行裁判用得過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52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和調查,詢問當事人,在事實核對清楚后,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也可以逕行判決、裁定。”但在司法實踐中,逕行裁判被用得太過普遍。
五、完善公開審判制度的幾點思考
1、建立審前準備程序。將審前準備程序作為公開審判的主要內容之一。審前準備程序中的所有訴訟活動都應向當事人公開。
2、加強庭審工作。公開審判在公開開庭審理過程中的要求是,當事人雙方當庭陳述案件事實和主張,當庭提供證據,當庭質證,當庭辯論,法官則處于中立者的地位,從當事人的訴辯中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當庭認定證據,并作出裁判。
3、完善公開宣判制度。一是確立當庭宣判制度;二是詳細宣告判決理由,判決書應載明當事人各方所提供的各種證據,法官所采用作為定案依據的證據有哪些,不予采納的證據有哪些,采納或不采納的理由何在,根據所采納的證據如何對當事人訟爭的案件事實予以認定,認定的事實與所適用的法律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如何適用法律作出判決結論;三是采取適當方式將判決結果予以公示,以便當事人和公眾查閱;四是應建立將評議中的少數意見公布制度,待條件成熟時再將評議過程也向當事人和社會公開,以便當事人和公眾知道評議過程和判決結果,體現訴訟正義。
4、完善不公開審理的規定。除民事訴訟法規定不公開審理的幾種情形外,應增加幾種不公開審理的情形:一是為了維護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的利益,監護權爭議的案件不公開審理。二是根據簡易程序的特點,適用該程序審理的案件可不公開審理。三是對當事人協議要求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原則上不公開審理。公開審判是為了司法公正,為了公正地處理當事人的糾紛,因而,公開審判是為了當事人的利益,是當事人行使訴權的結果,是否公開審判,應首先考慮當事人的利益,考慮當事人的需求,如果當事人協議要求不公開審理的,法院應尊重當事人的意愿。但是,有重大影響的涉及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可不考慮當事人的意愿進行公開審理。
5、對人民法院應公開審理而未公開審理案件作出的判決,當事人可以提起上訴,對該上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根據案件實際情況,或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自行審理。同時,對違背公開審判原則的審判人員,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6、建立法官心證公開制度。庭審階段的公開,不僅包括了庭審中的舉證、質證、認證公開,即所有證據材料都要在公開的法庭上出示、公開質證,從而公開確認其為該案證據的訴訟活動,也包括了法官的心證要公開。
心證公開指法官將其在訴訟審理中(自閱讀起訴狀之時起)所形成的心證,于法庭上或程序進行中,向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開示、表露,使其有所知悉,認識或理解。心證公開是法官行使釋明權的一種方式,心證公開是作為公開審判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公開審判制度在我國的新的發展方向。
民事訴訟公開審判制度的概念
公開審判制度的設立,是審判民主化的一項基本表現,是服務于民事審判公正地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這一民事訴訟目的的。審判公開,為法院解決民事糾紛的司法程序創造了一個客觀性的氛圍。公開審判將當事人雙方的爭議、主張、支持主張的證據以及法院是如何地對案件進行審理、作出裁判的情況展現在社會大眾面前,民事審判的公正性從而得到體現。現代訴訟機制下,公開審判已經被視為一種當然的并在各類訴訟中通-用的基本審判制度。民事訴訟中的公開審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判民事案件的活動依法向社會公開進行的基本制度。
我國現行《憲法》第12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民事訴訟法》第1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公開審判。”、第12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可見,我國對于公開審判原則通過國家根本大法以及基本法予以了規定,體現了我國對于訴訟民主性、公開性以及對人權的保護。公開審判與司法裁判活動公開性、透明性的內在屬性是相一致的,將案件的審判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有助于實現對審判權的制約,同時也將有助于提高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質量,從而實現審判的公正。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民訴公開審判制度的相關知識的具體介紹,我們知道對于公開審判制度具有一定的含義以及一定的規定內容,那么如果大家在這方面如果還有其他相關的問題,那么歡迎隨時來咨詢律霸網的相關法律顧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視居住可以見家屬嗎
2020-11-19老公私自賣房,我該怎么辦
2021-01-08廠房承租人死亡可以終止合同嗎
2020-11-30預約合同可否被強制執行
2021-03-23村民違法建房如何處罰
2021-03-09勞動合同可以代簽嗎
2020-11-17自愿加班有加班工資嗎
2020-12-07勞務派遣一般納稅人如何認定
2021-03-16飛機延誤險的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0-11-24理賠公估人的業務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0-12-06建筑工程保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20勞動保障部門管理失業保險工作的職責
2020-11-22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舉證責任時怎樣劃分的
2021-03-03對保險代理人的含義有什么規定
2021-03-13出口產品責任保險賠償案例
2020-11-21酒后駕車被撞死保險公司該賠償嗎?
2020-12-30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嗎
2021-02-05承包合同什么時候生效呢
2020-11-29土地承包合同怎么寫,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1-06房屋拆遷補償協議的雙方是誰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