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回避的理由是什么
中國刑事訴訟法對回避的理由作了明確規定。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8條、第29條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2000)(以下簡稱《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等相關司法解釋的內容,偵查、檢察、審判人員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
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及《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的規定,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應當回避。本案的當事人,是指本案的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當事人的近親屬,是指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人員,包括當事人的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由于具有本項理由的上述人員與該案件的處理結果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由他們擔任本案的偵查、檢察、審判人員等,容易從維護自身或者其近親屬的不正當利益出發,歪曲事實、曲解法律,從而不公正地處理案件,或者容易使人們對其是否能夠公正執法產生懷疑,因此應當回避。任何人都不得擔任自己為當事人的案件的裁判者或者承辦人,這是現代訴訟活動的基本要求。
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該情形是指偵查、檢察、審判人員等,雖然不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但他們本人或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如辦案人員或其近親屬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戀愛關系。在這種情形下,如果由他們主持或允許他們參加訴訟活動,就有可能從個人私利出發而不能客觀、公正地履行職責和處理案件。因此,具備這一情形的辦案人員也應當回避。
3.擔任過本案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或者訴訟代理人的。
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是刑事訴訟中的訴訟參與人,在訴訟中具有各自的訴訟地位,從不同的方面協助公安司法機關辦理案件。證人具有不可替代性,辦案人員如果事前已了解案件情況,應當作為證人參加訴訟活動。在同一案件中,如果他們既作證人,又作辦案人員,兩種角色難免會發生沖突。同樣,擔任過本案鑒定人、辯護人或者訴訟代理人的,基于履行法律賦予的特定職責,對案件已形成自己的特定看法并已向公安司法機關提出,若再從事本案的偵查、起訴、審判工作,可能會使刑事訴訟活動出現“承辦人個人說了算”的后果,影響對案件的客觀、全面、公正的處理,因此,上述人員也應回避。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其中患者要提交哪些證據
2021-02-12商標法對商標侵權行為有何規定
2020-12-30外嫁女兒能繼承遺產嗎
2021-02-15本案婚姻關系是否有效
2020-11-24子女的阻撓老人的婚姻是否違法
2021-02-25經過什么樣的流程才能申請取保候審
2021-01-06死人注銷戶口有期限嗎
2021-02-08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職責
2020-12-18合同終止合同還存在嗎
2021-03-14合同撤銷的條件
2021-02-17怎樣理解勞動合同的試用期?
2021-01-13勞動爭議的調解組織有哪些?
2021-03-07帶薪年休假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6什么是壽險投保十項須知?
2021-03-02怎么解決交通事故兩方受傷賠償的問題呢
2020-12-03婚嫁保險有什么用
2021-02-15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2-12外資保險公司是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嗎
2021-02-25校方責任保險的除外責任是什么
2021-03-22人身保險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