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在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有相關規定。
具體法律、司法解釋規定如下: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由上述法律、司法解釋可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被限定為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的“物質損失”,精神損害被明確排除在賠償范圍之外。
物質損失表現為被害人由于財產或人身損害而受到的經濟損失,具有財產的內容,可以通過財產表現出來。并且,只有犯罪行為與物質損失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系時,被告人才需要對該損失負責。
從物質損失的發生時間來講,可分為現實損失和必然損失兩種。現實損失是被告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同時給被害人造成的物質損失,犯罪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一致性,如財產被損壞、滅失等。必然損失是指被告人犯罪行為發生后,必然給被害人造成的物質損失,時間上表現為犯罪行為在前,物質損害在后,這種損失是通常情況下能夠得到的物質利益,如合法的銀行利息、誤工工資、獎金、營運收入等,這些都是“對將來所造成的必然損失”。被告人不對犯罪時沒有出現、主觀上又無法確切知道犯罪后是否出現的可能的(或然)間接損失進行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道路交通事故中申請司法鑒定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9日結臨時工的法律規定是如何的
2021-01-09監察機關哪些情形下可以采取留置措施
2021-01-17出車禍能要求精神賠償嗎
2020-11-10擔保法對連帶共同保證人追償權的限制
2021-03-18二審是不公開審理嗎
2021-01-24競業限制沒有補償還存在嗎
2020-11-15離婚財產分割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1-04商業銀行可以自行確定存款利率嗎
2021-03-05房子在訴訟當中可以抵押嗎
2020-12-10用人單位招工能否收押金
2021-01-19勞務派遣用工是否有探親假
2020-11-14我國法律對勞動爭議仲裁管轄權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29勞動爭議案件舉證指引最詳細
2020-11-15飛機延誤四小時賠償
2021-03-24代位追償權的實現影不影響保險公司理賠
2021-03-04合資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1-02-24購買財產保險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2021-02-10保險法一般是調整哪兩方面的關系
2020-12-07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