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民間借貸的借貸手續(xù)不完備,缺乏擔保抵押,無可靠的法律保障等,民間借貸常常發(fā)生糾紛,那么要如何正確處理民間借貸糾紛呢?律霸小編整理了有關內容,請閱讀下面的文章進行了解。
隨著我國宏觀調控政策不斷實施,國家對金融政策進行了調整,銀行貸款的規(guī)模不斷收縮。在現行金融政策的制約下,中小企業(yè)、個體工商戶以及農戶信用貸款難的矛盾不斷凸顯,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yè)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由此民間借貸市場異常活躍,對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的影響不斷加深。
民間借貸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yè)和“三農”的資金困難,有利于促進多層次信貸市場的形成和發(fā)展,但是民間借貸市場的自發(fā)性、自主性和不規(guī)范性,使其潛在的風險無法防控,不僅引發(fā)了大量的民事糾紛,而且容易滋生非法融資甚至洗錢犯罪等現象,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近一個時期,民間借貸市場呈現出借貸規(guī)模擴大化、借貸用途多樣化、借貸利息高額化的鮮明特點,與此相應反映到訴訟中的民間借貸糾紛和矛盾亦呈現出數量多、增長快、難度大的發(fā)展態(tài)勢,民間借貸案件逐漸成為民事審判工作中波及范圍廣、敏感程度高、案結事了難的糾紛案件類型。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人民法院要充分發(fā)揮權利保障和糾紛終結的審判職能作用,積極踐行“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題,服務和服從于國家宏觀調控金融市場的大局,嚴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積極穩(wěn)妥地審理好涉及民間借貸的糾紛案件,為規(guī)范和引導民間借貸行為,防范和化解民間借貸金融市場風險,促進民間金融市場的健康發(fā)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關于民間借貸的范圍問題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guī)定》的規(guī)定,民間借貸糾紛屬于借款合同糾紛。根據合同法的規(guī)定,民間借貸與其他借款合同之間的區(qū)別主要體現在借貸主體的差異。通常理解的借款合同關系主要是指國家依法批準的金融企業(yè)與借款人之間發(fā)生的資金借用關系,而民間借貸法律關系主要是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非金融企業(yè)以及其他經濟組織之間發(fā)生的資金借用關系。就民間借貸合同的標的物而言,一般限于貨幣借用,不包括有價證券的借用。
(二)關于民間借貸的生效條件問題
正確認定民間借貸的生效條件是審理此類糾紛案件的前提和基礎,是規(guī)范民間借貸行為、推動民間借貸市場合法有序發(fā)展的保障。對于民間借貸合同的生效條件,現行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根據《合同法》第210條的規(guī)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原則上應認為民間借貸合同為實踐性合同,即民間借貸合同以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間達成貨幣借用合意,并以出借人實際給付借款為生效條件。出借人與借款人之間僅達成借款合意,而未實際給付借款標的物的,可以認定合同成立而未生效,借款人不承擔償還借款的責任。
(三)關于民間借貸糾紛的舉證責任分配以及證據審查和采信問題
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難點在于證據審查和認定難,實踐中對于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的證據,應從各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的關聯(lián)程度以及各證據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等方面進行綜合審查判斷。
民間借貸的出借人行使債權請求權,要求借款人償還借款本息的,應對是否存在借貸關系、借貸內容以及是否已將款項交付借款人等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借款人主張已經償還借款的,應當承擔償還借款的舉證責任。對于出借人提供的“借據”等書證,應結合其他相關證據(包括借貸金額的多少、支付憑證、支付能力、交易習慣、當事人之間的關系等)認定是否存在民間借貸關系。
(四)關于民間借貸糾紛中利息、違約金爭議的處理問題
民間借貸的利息是指從借款人借款之日至還款之日之間產生的利益,而民間借貸的違約金是指借款人逾期償還借款本金應承擔的違約責任。對于民間借貸合同明確約定借貸利息的,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利息,但借貸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guī)定;對于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出借人與借款人在民間借貸合同中既約定利息又約定逾期付款違約金的,最終收取的利息和違約金的總額不得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
原則上應以民間借貸書證上記載的借款金額為本金,當事人約定利息預先扣除或者有證據證明實際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出借金額認定本金。
(五)關于個人借貸單位使用的民間借貸處理問題
對單位工作人員為本單位的生產經營需要,以自己名義與出借人發(fā)生資金借用行為而發(fā)生民間借貸糾紛,應首先審查借貸法律行為是否符合《合同法》第49條規(guī)定的表見代理,其次審查借款的實際用途和實際借款人。如果借款人的資金借用行為構成表見代理,且借款由單位實際使用,應當認定單位為實際借款人,由單位承擔償還借款的責任;如果借款人的行為不構成表見代理,且出借人并不明知借款人是履行單位的職務行為、有充分理由認為其是在同借款人個人發(fā)生借貸關系時,即使出借人與借款人的單位實質上存在借貸關系,應依據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支持出借人向借款人主張權利。
(六)關于民間借貸的訴訟時效問題
依據《合同法》第206條的規(guī)定,民間借貸合同中沒有約定借款日期和還款期限的,出借人可以隨時請求借款人償還借款,借款人也可以隨時償還。出借人沒有提出還款請求,借款人也未主動償還借款的,為保護出借人的合法權益,原則上適用《民法通則》第137條規(guī)定的20年最長訴訟時效。
:
民間借貸案件訴訟注意事項
民間借貸房產抵押注意事項有哪些
民間借貸利息怎么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臨時工上班受工傷老板不賠償怎么辦
2020-11-24股權質押和土地抵押能同時嗎
2020-11-30成為獨立董事需滿足哪些條件
2021-02-06交通事故全責被訛怎么辦
2021-01-13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總額上限是多少
2021-01-19簽名只簽姓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6不履行裝修合同工商怎么處罰
2021-01-23杭州女生課間墜亡學校是否應承擔責任
2020-12-26學生牙齒跌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5房產部分贈與怎么收稅
2021-03-20下崗職工轉移勞動關系的三個難點
2021-02-20調崗的規(guī)定有哪些
2021-03-23工資4000,欠債不還強制執(zhí)行多少
2021-01-11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需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2-25什么是婦女的“四期”,法律對保護“四期”有何原則性規(guī)定
2021-01-12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老年人投保如何理賠,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幾種
2021-03-16保險公司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5被盜車輛撞傷人,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1-18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八條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