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第二審程序,又稱上訴審程序,是指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上訴人的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對第一審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進行審理時所應遵循的步驟和方式、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六條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有權用書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訴。
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出上訴。
對被告人的上訴權,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剝奪。
第二百一十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第二百一十八條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后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后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并且答復請求人。
第二百一十九條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第二百二十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原審人民法院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二個月以內審結。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的審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
對法院的判處結果不滿意,采取繼續上訴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最佳手段。不過,在二審的過程中,我們應當了解基本的法律程序,從而了解自己每一步的目的以及最終產生的結果。所以,了解一部分法律常識對我們十分有益。若還有疑問,請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根本違約的具體做法有哪些
2020-11-24一房二賣糾紛該怎么做
2020-12-27房產糾紛律師收費標準
2020-12-11被行政拘留十五天可以探視嗎
2020-11-09如何反家暴
2021-02-09家庭冷暴力多久可以離婚
2021-02-23超出國家標準的合同條款成立嗎
2021-02-04安置房沒有房產證可以贈與給兒子嗎
2020-11-30工傷待遇未解決勞動關系是否存續
2021-03-10試用期辭退的條件有什么
2021-03-24壽險怎樣購買,購買壽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30投保時一定要注意保險的法律責任問題
2020-12-17旅游意外險哪些情況不賠償
2020-12-05車險理賠“過期” 責任究竟在誰
2021-01-04理賠官司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2021-03-08為什么保險合同會終止
2021-01-24突破“慘淡”局面:家庭財產險要隨著變化變
2021-02-02農村集體土地承包年限的規定
2021-02-11長時間空置出讓土地可以轉讓其使用權嗎
2020-12-26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