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第二審程序,又稱上訴審程序,是指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上訴人的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對第一審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進行審理時所應遵循的步驟和方式、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六條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有權用書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訴。
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出上訴。
對被告人的上訴權,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剝奪。
第二百一十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第二百一十八條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后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后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并且答復請求人。
第二百一十九條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第二百二十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原審人民法院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二個月以內審結。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的審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
對法院的判處結果不滿意,采取繼續上訴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最佳手段。不過,在二審的過程中,我們應當了解基本的法律程序,從而了解自己每一步的目的以及最終產生的結果。所以,了解一部分法律常識對我們十分有益。若還有疑問,請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用人單位違法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需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24對個人貸款業務進行監督的是誰
2020-12-23治安拘留單位如何處理
2021-01-16違規造成的工傷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16交通事故理賠好了還可以起訴嗎
2020-11-08房地產代理合同糾紛解決方法有哪些
2020-12-24法律規定不能上市出售的房屋
2021-01-27待崗要待多久解除合同
2020-11-23投保人壽保險后輕易退保會有什么后果
2021-01-29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是什么
2021-02-20理財保險的三大誤區如何避免
2021-03-01家庭財產保險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1-02-10保險合同怎樣才能成立
2021-01-14保險合同變更風險是如何的
2021-03-10一般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0-11-17養老金補發
2021-01-07出事后保險公司要通話記錄做什么
2021-01-06購買車險后還需注意哪些細節
2021-02-17保險代理人的工作包括哪些內容
2021-03-22保額與保費是同一個概念嗎?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