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陳述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最后陳述應由被告人親自說,控方不能打斷和干擾
最后陳述本質上仍是被告人的自辯,是辯護權的一部分。但同一般意義上的辯護權相比,最后陳述權有著獨特之處:一是最后陳述的主體僅是被告人,具有不可替代性,不能由辯護人代為行使;
二是在最后陳述中,并不存在如其他辯護權中控辯雙方直接意義上的對抗,在這一階段中,只有被告人一人在法官主持下進行陳述,不存在控方的辯駁,被告的意見可得以充分提出。
2、權利的行使皆應有一定的限制,刑事被告人的最后陳述權也不例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三十五條規定,審判長宣布法庭辯論終結后,合議庭應當保證被告人充分行使最后陳述的權利。被告人在最后陳述中多次重復自己的意見的,審判長可以制止。陳述內容蔑視法庭、公訴人,損害他人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與本案無關的,應當制止。
在公開審理的案件中,被告人最后陳述的內容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商業秘密的,應當制止。
不過在司法實踐中,被告人的最后陳述被以“與本案無關”為借口打斷的情況比比皆是,許多情況已經構成了對最后陳述權的侵犯。對于“與本案無關”的理由應當慎用,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被告人的最后陳述是否與本案無關,往往要到陳述結束后才能作出判斷而不是在一開始陳述就可以得到結論。”
3、最后陳述權,是刑事被告人在庭審中享有的一項重要的訴訟權利,
其理論基礎主要在于立法對刑事被告人弱勢地位的特別關注以及對言詞原則的體現。最后陳述程序的設置,有助于法官更好地發現案件真實,同時還凸顯了對被告人人格的尊重,又可以對旁聽民眾有一種特殊的教育功能。\在性質上最后陳述權主要是辯護權,此外還體現為一種情感宣泄權。
4、作為法庭審理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被告人的最后陳述有助于法官發現案件真實。畢竟,在具體的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往往是最了解案情的人。
而被告人的最后陳述,又常常能夠最集中、最明顯地表現出被告人的主觀個性特點。通過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被告人的最后陳述較之其以前的各種陳述,往往有新的內容。因此,被告人的最后陳述對于法官作出正確的判決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規定:“被告人在最后陳述中提出了新的事實、證據,合議庭認為可能影響正確裁判的,應當恢復法庭調查;如果被告人提出新的辯解理由,合議庭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恢復法庭辯論。”
以上,如果大家對于這個問題還有什么疑惑,我們有專業刑事辯護律師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眼晴工傷鑒定的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9無期徒刑關在什么地方
2020-11-17減刑的限制條件有哪些
2020-11-18輪流撫養孩子后一方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9退休工資的老人是否能要贍養費
2020-11-30異地審理需要怎么申請
2021-03-18對商事仲裁委員會做出的管轄權異議裁定能否上訴
2021-02-16什么是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1-02-13在沒有合同的情況下工傷應該如何賠償
2020-11-25辦結婚證的時候能查到對方婚史嗎
2020-12-20公司和個人簽的租賃合同有效嗎
2021-01-04行政案件可以立案嗎
2020-11-29房地產中介機構的設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2021-01-01太原市樓間距規定
2021-02-26崗位編制取消員工,調崗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1-01-30單方面辭職勞動合同書是否可以違約
2021-03-25企業關閉分流可以解除合同不走嗎
2020-11-25飛機延誤4小時有賠償嗎
2021-01-09交通事故本車人員受害能否要求保險公司賠償
2021-02-06自愿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