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公訴機關回避應向誰申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察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刑事訴訟法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關于回避決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的訴訟行為是否有效的問題,根據公安機關的有關規定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8條或者第29條規定的情形之一而回避的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在回避決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的訴訟行為,可以由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負責人、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決定其是否有效。
在法庭審判中,如果當事人申請公訴人回避由檢察長決定的。
刑事訴訟中的回避,是指司法人員因與案件或案件當事人具有某種利害關系或其他特殊關系,可能影響刑事案件的公正審理,而不得參加對該案進行的訴訟活動的一項訴訟制度。人民法院審判人員的回避,旨在確保法官、陪審員在訴訟中保持中立無偏的地位,使當事人受到公正的對待,尤其獲得公正審判的機會。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三百九十四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審判活動監督中,如果發現人民法院或者審判人員審理案件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糾正意見”。“出席法庭的檢察人員發現法庭審判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應當在休庭后及時向本院檢察長報告”。“人民檢察院對違反程序的庭審活動提出糾正意見,應當由人民檢察院在庭審后提出”。據此,出庭支持公訴的公訴人對于法庭組成人員違反回避規定的,在現有的法律制度框架內,只能在休庭后向本院檢察長報告,由人民檢察院在庭審后提出糾正意見,而不得在庭審中申請審判人員回避。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抵押合同能否約定清償順序
2020-12-30無權代理合同法律規定
2021-01-31小產權房買賣合同范本
2020-12-17如何保釋,保釋的流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07強制傳喚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01可以有條件的放棄繼承權嗎
2021-02-12交通事故糾紛
2021-01-11女職工哺乳期能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25想離婚怎么進行外遇取證
2021-01-16高校畢業生簽的三方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1鄰居土地糾紛找誰解決
2021-01-20房屋轉讓居間協議范本
2021-03-18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需要哪些
2021-01-09新房子剛買就賣有稅嗎
2021-01-01單方面辭職勞動合同書是否可以違約
2021-03-25人民調解協議書的效力如何,可以反悔嗎
2021-02-19人身保險不予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6人身保險可否和侵權責任賠償共存
2020-12-15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6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