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舒城縣律師 順平縣律師 陽東縣律師 延吉市律師 滎陽市律師 甌海區律師 花都區律師 洪洞縣律師
許多人想辦理正規無抵押無擔保借貸,苦于找不到合適的金融機構。即便找到了條件好的借貸機構,也會因繁瑣的申請手續而手忙腳亂。那么,正規無抵押無擔保借貸如何辦理?下文是關于正規無抵押無擔保借貸辦理的詳細介紹,請您繼續閱讀了解。
一、銀行辦理
銀行是考慮的首選,通過銀行辦理無抵押借貸,能夠提高安全性。
(1)當事人應具備如下條件:
1、當事人年齡在18-70;
2、當事人在當地有固定住所,在現工作的單位已滿3-6個月;
3、當事人為企業白領且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具備按期還本付息的能力;
4、當事人遵紀守法,沒有違法行為,信用卡及貸款還款記錄良好;
5、由于各家銀行要求不盡相同,以銀行實際的條件為準。
(2)當事人需提交下列材料:
1、本人身份證及戶口本(已婚的需提供配偶的身份證、戶口簿原件及復印件);
2、本人本地長久居住證明、婚姻證明;
3、無抵押無擔保借貸申請表;
4、其它所需資料。
5、借款人如果是單位職工,需要提供收入證明。如果是個體戶,需要提供個體工商營業執照正副本、稅務登記證正副本原件及復印件。
(3)辦理的步驟如下:
1、當事人了解借貸條件,咨詢是否可辦理借貸;
2、當事人聯系銀行,提出借貸申請,提交相關資料;
3、銀行審核,審核包括以下七個要點:
①個人信用紀錄。特別是在本銀行賬戶中往來的信用紀錄,看是否出現過透支、拒付等不良行為。
②個人負債比率。銀行只有在當事人還本付息的負擔不超過其稅后年收入25%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向其提供無抵押貸款。
③個人就業紀錄。當事人應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能夠獲得可靠的收入,才有能力歸還貸款。
④貸款額上限。貸款額上限的確定,主要看當事人的基本收入水平、負債水平和貸款期限,然后再做綜合評定。
⑤貸款期限。對于旅游、支付個人所得稅等方面用途的貸款,銀行提供的貸款期限一般在一年內。對其他方面用途的貸款,銀行的貸款期限通常也不超過兩年。
⑥貸款定價。對于無抵押無擔保貸款,銀行一般都傾向于按照優惠利率提供貸款。
⑦個人保險。銀行會考慮到如果當事人發生死亡、傷殘等意外的情況下,如何能夠收回貸款的問題。了解是否有個人保險,投保額是否充足。如果沒有,銀行會向當事人推銷壽險和殘廢險。
4、審核通過,借貸雙方簽訂協議;
5、協議簽訂完畢,銀行發放貸款。
(4)注意事項:
1、辦理電話一定是要在本地區的;
2、辦理的一定是銀行從業人員;
3、本人須親自去銀行辦理,簽訂借貸申請合同,并提交相關的資料;
4、辦理業務的銀行工作人員會佩戴相關的工作牌;
5、通過銀行辦理,無須任何前期費用,借款人只需要按時還貸,銀行不會要求借款人預先支付利息的。
二、借貸公司辦理
社會上的借貸公司多如牛毛,可以從如下辦法來辨別真假:
1、公司名頭比較夸大,所謂的“某某貸款集團” 等,甚至有個別還提供營業執照復印件,造假痕跡十分明顯;
2、以公司名義只提供手機號、聯系人和QQ,無固定電話,無具體辦公地址;
3、對方說明公司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均設有分支機構,各地都可以方便的辦理業務;
4、對方借貸條件十分寬松,手續簡便,只需提供基本資料,無需其它;
5、對方利率低到誘人,月息只要1%-3%;
6、當事人聯系該公司后,“公司”會找出各種理由要求先收取前期費用(如預付利息等)。
辦理正規無抵押無擔保借貸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通過銀行辦理,另一種是通過借貸公司辦理,這兩種方式的申請條件、材料提供和辦理步驟基本一致。但在選擇民間借貸公司要擦亮眼睛,貨比三家,不要被鋪天蓋地的廣告所迷惑。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泰州律師。
抵押質押和擔保之間是什么關系?
擔保抵押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辦理無擔保無抵押貸款的條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能扣員工多少工資,能全扣嗎
2021-03-16法律顧問處理客戶糾紛的方法
2020-12-03值班律師收費嗎
2021-01-24隱瞞房屋已經抵押事實出售房屋構成犯罪嗎
2020-12-05交警隊鑒定車輛需要多久
2021-01-26合同不見了可以仲裁嗎
2020-11-13夫妻債務,法律規定解讀
2021-02-01督促程序標的費用
2020-11-12汽車追尾事故如何處理
2020-12-26合同形式的概念
2021-01-13第二順位繼承人是什么
2021-03-08業主要求罷免業主委員會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7勞動部門收到集體合同多久未提出異議會生效
2020-11-20勞動合同應該怎么解除
2020-11-23農民工意外死亡最少獲賠額為多少?
2021-02-26如何理解勞務派遣用工是一種補充用工形式
2021-03-02關于投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風險提示的公告
2020-12-18失業保險基金情況是誰監督
2020-11-13北京可以注冊保險代理公司嗎
2021-02-07企業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將面臨哪些勞動用工風險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