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犯罪過失理論處于不斷的研究和發展中,犯罪過失不再認為是純粹的心理事實而是主客觀兩層面的結合的構造。注意義務和結果避免義務、犯罪過失的構造、以及違法性認識,在犯罪過失理論中是很重要的問題。注意義務不能包括結果避免義務,兩者是并列的關系,而對此兩種義務的違反,是過失的客觀面的內容,也便是犯罪過失違法性的內容,對違法性的認識及認識的可能性,是從客觀到主觀的結合,作為構成要件過失和責任過失的認識因素之一。關鍵詞:犯罪過失注意義務結果避免義務構造違法性認識刑法理論上對犯罪過失的認識,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進步而發展。無論中外,現在都主張犯罪過失不僅僅是一種心理事實,而有更加豐富的內容。國外刑法理論原先一向認為過失是責任要素,但晚近又有學者主張在構成要件和違法性上,都要考慮過失,承認過失作為構成要件和違法性的主觀要素①,從而也在理論和判例上成為一種有力的主張。新中國刑法在1950年擬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草案)》總則部分的犯罪一章中規定,過失的犯罪行為,系指犯罪人并無故意,但應預見自己行為之結果,而竟未預見或輕信可避免結果之發生者②。把“無故意”作為過失存在的前提。而此后的1980年實施的刑法第十二條明確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而輕信可以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1997年修訂刑法第十五條以同樣的內容規定了過失犯罪,并沒有直接規定犯罪過失。而在刑法理論上,一致認為犯罪過失是作為犯罪構成的主觀要件的一種罪過形式。犯罪過失作為一種主觀罪過,它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內容和構造,同時,如何將注意義務、違法性等相關的一些重要問題聯系統一起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注意義務和結果避免義務的問題犯罪過失,按通說,本質在于對注意義務的違反。但關于注意義務的內容,有各種不同的觀點。日本學者**英雄認為,所謂注意義務,從客觀上看,能不能說這種行為是有過失的一個標準;具體的說,為了規避結果,不僅要把必須做些什么作為結果發生的結論加以考慮。這種注意義務就叫做結果回避義務③。也有的學者認為注意義務是結果預見義務④。還有多數學者認為,注意義務包括結果預見義務和結果避免義務⑤。筆-者認為,注意義務是一種主觀的精神上義務,包括認識義務(結果預見義務)和意志義務;結果避免義務是一種客觀的行為上的義務,包括作為義務和不作為義務。所以兩者不能同時包括在過失的注意義務之中,精神義務和行為義務是有本質的不同的。注意義務也不僅是結果預見義務,結果預見義務是一種認識的義務,即要求行為人的在實施一定行為時,應該對可能發生的危害結果有正確的充分的認識;而所謂意志義務則是指,行為人應該在其認識的范圍內對行為加強意志的支配,以履行結果避免義務,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犯罪過失都是對注意義務和結果避免義務的違反。在疏忽大意的過失中,行為人沒有預見結果的發生,首先就違反了認識的義務,進而沒有在意志上加強支配,表現在行為上就是沒有避免結果的發生,違反了結果避免義務;在過于自信的過失中,行為雖然對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有所認識,但這種認識不能說是履行了義務,因為行為人并沒有充分、正確的認識,而是錯誤的估計了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或者錯誤的相信防止危害結果發生的有利條件,從這一點上說這也是違反了認識義務,進而也便在意志上沒有加強,同樣沒有采取行為上的措施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同樣違反了結果避免義務。雖然注意義務是結果避免義務的前提,但是兩者畢竟不是相同的事物,故不宜把它們統一在注意義務之下。或者會認為這樣的細分會太過于復雜和繁瑣,但是,筆-者認為,過失中關于義務的這種構造,有利于對諸多問題的說明。首先,在過失的兩種類型之間,可以形成一種平衡的關系。按照通說,疏忽大意的過失是違反了結果預見義務從而違反了結果避免義務,而過于自信的過失沒有違反結果預見義務只違反結果避免義務,如此看來,過于自信的過失主要是行為義務的違反,而疏忽大意的過失主要是認識義務的違反,這兩者在構造上就產生了不平衡,而在定罪和量刑上,沒有明確規定區分這兩種過失。其次,如前所述,注意義務是主觀的精神義務,結果避免義務是客觀的行為義務,兩者本質不同。日本學者大-塚仁認為,所謂回避犯罪就是不引起犯罪結果的發生,為此要求行為人必須實施法律所要求的一定的作為、不作為。以行為人的內心態度為中心來理解過失時,內心的注意義務就不僅僅是結果預見義務。作為行為人內心的精神作用,有知的方面和情意的方面,在情意方面的要素,是為實施回避結果,所需要的作為,不作為賦予動機的義務①。大-塚教授指出了主觀精神的義務,是值得肯定的。另一位學者野*稔認為,對于過失,應當將作為主觀的要素的過失與作為客觀的要素的過失相區分。將前者作為應當考慮到采取結果回避措施的義務。亦即,使意識處于緊張狀態以采取結果回避措施這種表明內部態度的義務(主觀的態度)②。這兩位學者都把預見結果和賦予動機的意志的義務作為主觀的注意義務,而把在客觀面上的行為義務的結果避免義務作為客觀的注意義務。仍然把結果避免義務放置在注意義務之內。這樣會使不作為犯的對作為義務的違反與過失犯的對注意義務的違反的界限不清。不作為犯是以不作為的形式違反了應作為的結果避免義務,而這也是過失犯,所以,注意義務和作為義務之間界限不清。如果把注意義務和結果避免義務分開,則自然是界限分明的,過失犯罪都是違反了注意義務和結果避免義務,而在過失犯罪中,如果結果避免義務有要求以作為的形式履行的而行為人是以不作為方式違反的則構成了過失的不作為犯。如行為人系一鐵路扳道工,在值班之時,因為過失忘記執行任務,結果發生了重大事故,則行為人本來負有一定的作為義務,但由于過失而沒有注意及避免危害結果的發生,是過失的不作為犯(過失忘卻犯)。這樣,不作為犯與過失犯就可以區分,前者是從行為方式上來說明的,后者則是從主觀罪過方面來說明的。是存在相交的兩個集合。所以,筆-者認為過失中的義務有兩種,首先是主觀精神上的注意義務,其次是客觀行為上的結果避免義務,這并不是注意義務的主客觀兩個方面。對過失的整體的把握,則犯罪過失是由主、客觀兩方面構成的,這在下文詳述。而注意義務不是由主客觀兩方面所構成,因為注意義務并等同于過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轉租不得不注意的事
2021-03-09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圍
2021-01-15公示催告的適用條件
2020-11-13受害人因交通事故致殘的是否有被扶養人生活費?如何計算呢?
2021-01-18申請財產保全需要多少費用
2021-03-06人身損害賠償范圍
2021-02-04房屋抵押擔保有時效性嗎
2021-01-02結合《侵權責任法》分析校園侵權責任的承擔
2020-11-09意外險醫療賠付多少錢
2021-03-112020年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0-12-31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應該如何運用
2020-12-12保險公司緣何敗訴
2021-03-26失業保險只交了6個月失業可以領嗎
2020-12-03四川省的商業車險二次費改啟動了
2020-12-08事故認定書出來后保險理賠的時間怎么確定
2021-03-032020年棚改項目的拆遷補償方案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1逼迫簽了安置補償協議可以反悔嗎
2020-12-11拆遷獎勵的標準是什么呢,去哪里查詢
2021-02-17拆遷一樓小院算面積補償嗎
2020-11-26離婚時裝修款如何補償,離婚時拆遷補償款如何分割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