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有很多人因為從事貿易活動資金周轉不開的話就會向別人借錢,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見。借錢的人叫做債務人,被接的人叫做債權人。借錢這種行為會造成債權債務,如果債權債務轉讓的話就形成了抗辯權。債權人行使抗辯權要求是什么?
一、債權的抗辯權
由于債務人債權讓與并未改變債權的同一性,債權之上所附的瑕疵也隨同一并轉移。故債務人對于債權之讓與,雖不得拒絕。但不得因讓與而受不利益,從而不因讓與而失去其抗辯權。債務人仍保有“在讓與時對原債權人設定的一切抗辯”。各國民法典大多規定債務人于受通知時所得對抗讓與人之事由,皆得以對抗受讓人。如《德國民法典》第404條、《日本民法典》第406條第2款,臺灣地區《民法典》第299條第1款等規定。我國《合同法》也在第85條規定,“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后,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二、債權的抗辯權條件是什么呢?
1、讓與時設定的債務人抗辯權。
債務人在債權讓與的當時所能對抗原債權人的抗辯,均可以據此對抗新債權人。在讓與時即已設定的抗辯包括在此時即已可以對抗原債權人的一切抗辯。如當事人雙方雖訂有合同,但債權并未實際產生;債務人已經履行債務,債務業已消滅;債權人在訂立合同中有過錯,因而債務人不能依照原合同履行給付義務;原合同違反法律無效,因而不能繼續履行;以及同時履行抗辯權等等。債務人這些抗辯事實,通常并不要求在債權讓與時已經發生,只要債權讓與時在債權關系的內容中該抗辯的法律原因已經發生,或者說只要抗辯事由發生的基礎在通知時存在,即為已足。即使在讓與通知到達后發生的情況也構成對新債權人的抗辯。如消滅時效的抗辯,即使時效期間屆滿發生在債權讓與后,債務人仍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時效屆滿的抗辯。享有的對讓與人的抗辯權,在債務人接到讓與通知時,就可以對受讓人主張。但在《德國民法典》中,對此抗辯權利有一個限制的例外。其第405條規定,“債務人已制作債務證書的,在出示該證書始得讓與債權時,債務人不得對新債權人主張債的關系的締結或者債的關系的承認是虛假的,或者主張與原債權人有不得讓與的債權的約定,但新債權人明知或者可知債權讓與事實的除外。”
2、債務人由讓與合同產生的抗辯權。
由于我國立法上不承認債權讓與的無因性和獨立性,故作為債權讓與基礎行為的債權讓與合同是否合法有效直接影響債權讓與行為的法律效力。如債務人認為債權讓與的基礎行為讓與合同無效,可以隨時援用予以抗辯。
3、債權讓與通知到達前債務人的抗辯權。
讓與人與受讓人簽訂債權讓與合同后,于讓與通知到達債務人前,債務人享有一定的抗辯權。
首先,債權人讓與債權后本應不再享有讓與債權,但債務人在不知讓與期間,仍可以有效地向原債權人為給付,并與其“實施關于債權的法律行為”,例如約定清償期限、免除或代物清償,也可以單方主張抵消。如《法國民法典》第1691條規定,“債務人在讓與人或受讓人向其通知轉讓之前,已向讓與人清償債務,其所負義務即告有效解除。”
其二,如《德國民法典》第407條第2款規定的,在債務人知悉讓與之前,債務人如被原債權人起訴,而在債務人于起訴時已經知悉讓與的情形,其可以通過這種讓與進行辯護,使訴訟歸于消滅。則判決亦對新債權人發生效力。
其三、對在債務人知悉讓與前所為的給付,債務人享有選擇權。其可以選擇對新債權人主張已經向原債權人已經給付的抗辯,也可以因為這種給付非為所負擔的給付,可向原債權人主張請求返還自己向原債權人所為的給付。
綜上所述,債權人行使抗辯權要求還是很多的。。我國對于抗辯權的種類是比較多的,包括債權債務的通知在到達債務人之前債務人擁有的抗辯權及債務人享有的因為讓與合同產生的抗辯權。不同種類的抗辯權的條件都是不同的,所以抗辯權這個問題是比較復雜的。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童工發生事故雇主應負的責任有哪些
2021-02-03強拆后的法定訴訟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9什么叫國家賠償
2021-01-11老字號受法律保護嗎
2020-12-10自制名牌白酒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嗎
2021-03-12不可撤銷保證責任如何承擔
2020-11-25傷殘鑒定必備手續是什么
2021-01-28行政處罰停產停業多長時間
2020-11-14可以有條件的放棄繼承權嗎
2021-02-12人民法院是否必須執行仲裁裁決
2020-12-18被繼承人的死亡時間如何確定
2021-02-03配偶成為法定繼承人需滿足什么
2020-12-21學生借高利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30物業有權利拆除違建嗎
2021-03-12違法解除合同賠償金如何算
2021-03-03韓國非法打工如何處罰
2021-03-02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括了哪些
2020-11-28保險合同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17保險合同變可分為幾種情況
2021-01-20保險理賠金額如何證明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