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這個社會,大家都知道,在很多的場合之下都是需要簽訂合同的,合同中一般會約定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這個時候會出現一種權利,也就是縣旅行抗辯權。那么,先履行抗辯權已屆履行應該怎么辦?那么,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先履行抗辯權已屆履行應該怎么辦這個問題以及與其相關的一些事項。
一、先履行抗辯權已屆履行應該怎么辦?
這種情況下,如果對方沒有履行自己的義務,自己可以拒絕履行合同的義務。
二、先履行抗辯權的概念
民法先履行抗辯權,本質上是對先期違約的抗辯。先期違約是指一方當事人首先違約,是另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原因。先履行抗辯權是對負有先履行義務一方違約的抗辯,亦即對先期違約的抗辯。
先履行抗辯權是對違約的抗辯,這使其區別于權利消滅的抗辯。權利消滅的抗辯是因合同屐行效力消滅,當事人享有的拒絕履行的抗辯權。比如,發生不可抗力致使一方合同義務全部不能履行,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對相對方要求自己履行合同的請求,可主張權利消滅的抗辯,拒絕履行合同義務。當不可抗力致合同部分不能履行,亦發生權利消滅的抗辯,當事人可以履行能夠履行的那一部分。當不可抗力致合同遲延履行時,一般情況下,另一方的履行期限應當順延(特別是在一方履行是另一方履行條件的情況下)。如果遲延履行一方要求在后履行的一方如期履行時,在后一方拒絕按原期限履行,不屬于先履行抗辯權而屬于權利消滅的杭辯權。因不可抗力致自己一方履行遲延,合同對另一方履行期限的規定隨之失去效力。
創立先履行抗辯權的概念,有助于區分雙方違約和一方違約的問題。中國《民法通則》第113條規定:“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分別承擔各自應負的民事責任。”在雙務合同中,由于雙方義務的關聯性,雙方各自違反應承擔的義務,各自承擔相應責任的情況,是很少出現的。司法實踐中,常有將一方先期違約,另一方中止履行合同認定為雙方違約,而令雙方同時承擔違約責任的情況。先履行抗辯權反映了合同義務之間聯系,運用此概念,能夠清晰地說明一方先期違約與另一方中止履行合同的關系。這對正確認定當事人行為的性質和違約責任是很有用的。
首先需要確定的是先履行的一方并沒有履行自己的義務,那么,后履行的人是可以不用履行義務的。如果大家對于先履行抗辯權已屆履行應該怎么辦這個問題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小編建議最好在當地找一個專業的律師進行詳細的咨詢,他們會給出專業的答案。
不安抗辯權行使怎么確定
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認定及抗辯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醫療事故發生該怎么處理
2020-11-08多少分貝為噪音擾民
2021-02-16網絡造謠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15出售出入境證件罪怎么處罰
2020-12-26交通事故需要賠償哪些費用
2021-02-07賣豬不開檢疫票如何處罰
2021-01-03離婚孩子探視權行使時間是多久
2020-12-18煤礦工意外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19簽假合同應怎樣處罰
2021-01-27離職時降工資合法嗎
2020-11-20國土局有權解決鄰居土地糾紛嗎
2021-02-06市場運作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1-16員工調崗通知書
2020-12-15搶救傷者非醫保用藥費用商業險公司是否應予理賠
2021-03-11產品責任險應該由誰來投保最合理
2021-03-25保證保險合同糾紛能否先訴保險人
2021-01-30保險人過錯導致合同無效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25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應當賠償
2021-02-21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1交通世故鑒定結果出來了保險公司多久能賠錢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