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的分類
我國犯罪學界較為通常的分類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基于犯罪的成因和罪責,將被害人分為5類,這種分類方法與上述國際上的分類較為相近。
1、無辜被害人,即在犯罪的形成上完全處于沒有任何差錯和閃失的被害人
2、有錯被害人,即由于自己的言行舉止、思想作風的錯誤而為犯罪分子所利用的被害人
3、錯責相當的被害人,即在促成犯罪上與犯罪人有相同責任的被害人
4、有責任的被害人,即在犯罪中起著引發或促成作用的被害人
5、有罪被害人,即對犯罪起著決定作用的被害人
另一種是基于被害人權益的分類,將被害人分為3類,這種分類方法有助于對被害人合法權益的保護。
1、人身權利被害人,包括生命權利、健康權力、人格權利、名譽權利以及性權利的被害人
2、財產權利被害人,包括財產所有權、增值權、收益權以及使用權、管理權的被害人
3、民主權利被害人,包括選舉權、被選舉權、申訴、控告權以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自由權的被害人
被害人的特征
在公訴案件中,被害人是當事人之一(刑事訴訟法第82條明文規定),在一定程度上起證人的作用;如果他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就成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享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在自訴案件中,被害人為自訴人,享有當事人的地位。被害人是合法權益遭受侵害的案件當事人,同案件的處理結果有直接的利害關系。
法律規定
“被害人”是《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的刑事訴訟“當事人”之一,存在于大多數刑事案件之中。《刑事訴訟法》沒有對"被害人"做出專門的定義,但是結合其他條款,例如第一百零八條第二款"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等內容,被害人是指"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或其他合法權益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人"。
在一些刑事案件中,犯罪行為給國家、集體的財產造成了損失,所以《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第二款規定:"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這意味著,在某些刑事案件中,國家、集體也可能成為"被害人"。也有一些犯罪行為并未造成實際的人身或財產等損失,這類案件的當事人中就沒有明確、具體的"被害人",例如未造成損害后果的危害公共安全類犯罪。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知道,被害人通常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根據犯罪的成因和罪責進行分類,另外一種是根據被害人的權利進行劃分,不同的條件下種類不同。而且被害人的特征在不同的案件類型中,有著不同的權利和地位。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咨詢律霸網的專業律師,他們會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31企業并購需要哪些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6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幾個月
2021-01-24學生上學路上的安全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4錄用通知書有效力嗎
2020-11-25孕婦可以申請提前解除合同嗎
2021-02-20變更受益人要經被保險人同意嗎,購買壽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04車險續保押金是不是必須繳納
2021-03-19保險條款應當合理解釋
2021-03-22人身保險新型產品包括哪些?
2021-02-08本案中被告保險公司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2020-11-15開車撞了人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2-03保險公司申報,修改或調整備案的財產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應提交哪些文件
2020-12-29保險經紀人 Broker
2020-11-15對房屋司法強制拆除需要什么流程
2021-01-07杭州拆遷安置房申請條件是什么
2021-01-06企業拆遷后退休年齡條件是怎樣的
2020-12-23湖北省鄉村土地拆遷補償標準
2020-11-13宅基地拆遷補償方式有哪些
2021-01-03拆遷做“釘子戶”合法嗎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