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證據?
證據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客觀事實,是人民法院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證據包括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
在民事、經濟訴訟中,當事人負有舉證責任,只有提出確實、充分的有利于自己的證據,方能打贏官司。因此,當事人必須樹立很強的證據意識。
什么樣的證據更有效力
有數個證據材料證明同一事實時,法院就要判定其證明力的強弱,一般遵循以下規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依職權制作的公文書證的證明力一般大于其他書證;物證、檔案、鑒定結論、勘驗筆錄或者經過公證、登記的書證,其證明力一般大于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原始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于傳來證據的證明力;直接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于間接證據的證明力;證人提供的對與其有親屬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證人證言。
當有數個證據材料時,就存在證明力強弱的問題。判斷數個證據的效力強弱應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1)物證、歷史檔案、鑒定結論、勘驗筆錄或者經過公證、登記的書證,其證明力一般高于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
(2)證人提供的對與其有親屬關系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一方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低于其他證人證言;
(3)原始證據的證明力大于傳來證據;
(4)有證據證明持有證據的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對方當事人主張該證據的內容不利于證據持有人,可推定該主張成立;
(5)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證據,對方認可或不予反駁的,可以確認其證明力;
(6)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證據,對方舉不出相應證據反駁的,可以綜合全案情況對該證據予以認定。
二、當事人對自己的訴訟主張應提供哪些證據?
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需要提供下列證據加以證明:
(1)當事人主張的法律事實,應當從法律事實是否存在、何時發生或怎樣發生以及產生的原因等方面著手;
(2)當事人主張的程序上的事實,即《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事實;
(3)當事人之間法律關系和民事權益爭議的事實;
(4)能夠作為定案根據的事實;
(5)與案件有關的其他事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保險過期兩個月有效嗎
2021-01-24刑事案件證據會給報案人查閱嗎
2021-02-24醫患糾紛的預防與解決
2021-01-29拆遷過渡安置費是什么
2021-03-12工傷待遇報銷是否都支付給個人
2021-03-07醉駕吊銷駕照后多久能重考
2021-03-01犯受賄罪一般會判死刑嗎
2021-02-10主動退賠可以減刑嗎
2021-03-01婚前借款作為彩禮是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11同居關系解除后,男女雙方該怎么承擔孩子的撫養義務
2020-12-10指定管轄是指什么
2020-11-13遺棄罪先予執行
2020-11-11瀆職侵權犯罪構成要件
2021-01-10人死了租地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4試用期的長短有什么限制
2020-11-21五一勞動節幾天三薪
2020-12-19家政服務人員受傷能適用雇傭損害關系索賠嗎
2021-03-05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2020-11-17機動車保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6產品責任險中的被保險人有什么義務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