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屬于醫療事故,醫療機構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規定:“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醫療機構有過失,但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不構成醫療事故,那么患者的人身損害誰來賠償?
在司法實踐中,對《條例》第49條的理解有一個觀點和原則,就是對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其他醫療侵權糾紛不能適用《條例》的規定處理,應當按照《民法通則》和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規定處理。
《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我國民法確立的對侵權行為造成損害予以救濟的基本原則,也是法制社會對人權提供的最基本的法律保障,作為行政法規的《條例》,不可能與民事基本法的這一基本原則相抵觸。《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調整的僅是因醫療事故而造成的損害賠償糾紛,僅限于醫療行政處理的層面。而對于不屬于醫療事故、沒有經過醫療事故鑒定或者經鑒定不屬于醫療事故的其它因醫療行為而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自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處理。
所以,“不構成醫療事故就不賠償”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存在一定的誤解。對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第2款的規定,應當理解為: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能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醫療事故的處理方法
1、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愿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的,應當制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并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
3、已確定為醫療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應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請求,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時,應當遵循當事人雙方自愿原則,并應當依據本條例的規定計算賠償數額。
4、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制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調解不成或者經調解達成協議后一方反悔的,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調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需要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1-30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費用支付原則是怎樣的呢
2020-12-25業委會委員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01公職人員參與非法集資如何處罰
2020-11-12商標權轉讓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8實用新型專利有效期
2021-02-15交通事故起訴起始時間是什么
2020-11-23效力未定的合同有哪幾種類型
2020-12-01案件到檢察院多久會傳喚
2021-01-24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1-17離婚了房產證是兩個人的名字還需要更改嗎
2021-02-08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認定
2020-11-25請假扣多少工資
2020-11-20外包的意義
2020-12-16申領失業補助金從什么時候可以領
2020-11-21酒后駕車被撞死保險公司是否可以拒賠
2021-03-21如何終止保險合同
2020-11-11司機肇事 車主擔責 保險公司付費
2021-01-12社會保險法第九條規定什么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2020-12-03保險公司不賠付車險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