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舉證責任又被稱為“當事人提出主義”,可分為三種情形:
(1)“誰主張誰舉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確定了我國民事訴訟程序中證明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即“誰主張誰舉證”。
原告的主張責任要求原告需為法院支持其訴訟請求而提出事實和為證明該事實而提供證據。
原告的主張責任包括:①主張產生合法民事權利的事實,比如合法繼承(使繼承人取得遺產的所有權)、簽訂合同(是當事人享有因合同而形成的債權、物權等)等等;②主張合法民事權利被侵犯的糾紛事實,比如侵權事實(使當事人獲得賠償請求權等)、違約事實(使當事人獲得賠償請求權等)等等。這兩類事實,前者是基礎和前提,后者則是引起訴訟的客觀原因,因后者而產生民事救濟的需要和訴爭利益請求。
被告的主張責任要求被告需為推翻原告訴訟請求而提出否定和抗辯事實,并為證明該抗辯事實而提供證據。
被告的抗辯事實主要包括權利消滅事實、權利阻卻事實和權利妨礙事實。權利消滅事實即使既存的民事權利消滅的事實,如物的滅失、債務履行、抵消、合同解除等等;權利阻卻事實即阻卻某項民事權利的行使,如訴訟時效屆滿、同時履行抗辯權、先訴抗辯等等;權利妨礙事實則為妨礙某項民事權利的發生,如合同不成立,免責事由等等。
至于被告否認的事實,則無需被告承擔舉證責任,而應由原告承擔具有該事實的舉證責任。
(2)“舉證責任倒置”:
在大多數案件中,按照一般標準分配證明責任能夠獲得公平合理的結果,但客觀案情復雜多變,機械的套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有時難免會強人所難,甚至出現與公平正義要求背道而馳的舉證結果,這就需要設定另外一種舉證規則,對舉證責任施行倒置。
“舉證責任倒置”指一方當事人對自己主張的利己事實,并不承擔證明責任,而由對方當事人承擔證偽的責任。
我國民事訴訟法中沒有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民事訴訟法適用意見》第七十四條對舉證責任倒置設置了6種情形,但對于由哪一方倒置哪些事項的責任不明確。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在第四條對我國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和《民事訴訟適用意見》第七十四條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進一步細化,同時根據審判實踐經驗,增加了共同危險致人損害、醫療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倒置規定。該規定使舉證責任原則在實踐中具備了很好的可操作性。
(3)自認:
自認是當事人對于己不利的事實的承認。訴訟中的自認一經做出,不僅對當事人產生約束力,使另一方當事人免除了該事實的舉證責任,對于對法院的裁判行為也產生拘束力。《民事訴訟法適用意見》第七十五條及《關于民事訴訟的若干規定》第八條、十三條、七十四條、七十五條均對當事人自認的情形做出了具體的規定。
訴訟上自認包括明示自認和默示自認。明示自認指當事人在訴訟中對于己不利的事實,以口頭或書面方式明確表示承認的情形;默示自認也稱“擬制自認”,指的是當事人在訴訟中,對另一方當事人所稱于己不利事實既不表示承認也不表示否認的情形。默示自認需經審判人員對該事實向當事人作出充分說明,使其明確所說事實,并對當事人進行充分詢問,并如實、詳細地計入筆錄。
自認的有效要件為:
①、自認人需適格:自認的主體包括原告和被告。法定代理人的自認和當事人的自認,在有效要件和法律效果等方面是相同的;委托代理人的自認,通常視為當事人的自認,但是未經特別授權的委托代理人的自認直接導致承認原告訴訟請求的除外;當事人與委托代理人一同出庭的,依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為準;
②、自認的對象需適格:當事人自認的對象首先需是依法可以認知的事實,即自認的對象是案件實體事實,法院職權探知的事實,司法認知的事實、客觀上不可能或已被證明為真實的事實不得作為自認的對象。其次,當事人自認的對象應是于己不利的事實;
③、自認需在本案訴訟過程中,向本案審判法官作出。訴訟上自認須經法院審查認定具備有效要件的,才能產生預期的法律效力。因此,訴訟上自認必須是在本案的審前準備程序或審理過程中向本案審判法官作出的;
④、自認的內容需與對方當事人的事實主張一致,在“一致”的范圍內,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法院據此作出判決。
(4)法院舉證責任分配權:
《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條規定“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該條規定是為應對審判實踐中案情錯綜復雜,無法確定證明責任由哪方當事人提出的客觀情形,確定了法官對于舉證責任的自由裁量權,在審判實踐中具有彌補漏洞、準確評價證據的積極作用。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轉包的法律后果如何
2020-12-29土地劃撥的程序
2020-12-06人身遭到損害后怎么應對
2021-02-28哺乳期員工不服從調崗可以開除嗎
2020-11-12職業病鑒定費用多少費用
2020-11-25散播公民隱私如何處理
2020-11-11什么人可以當公司股東
2021-02-14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多少錢,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4把人撞了多久才負刑事責任
2021-03-23哪些人需要自行回避,應該提供什么材料
2021-01-03受害人因交通事故致殘的是否有被扶養人生活費?如何計算呢?
2021-01-18如何理解再審法院管轄
2021-01-21肇事逃逸中二次肇事如何處罰
2020-11-23委托合同該怎么解除
2021-01-21學生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30裁員補償扣掉五險一金嗎
2021-02-05已經履行脫密期還需履行競業限制嗎
2020-11-25臨時搬運是否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25關于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適用范圍
2020-12-20惡意重復保險該不該賠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