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遺失物能不能善意取得?
不可以。物權法第一百零七條 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占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后,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
二、善意取得是怎么回事
答:所謂善意取得,是指動產占有人或者不動產的名義登記人將動產或者不動產不法轉讓給受讓人后,如果受讓人取得該財產時出于善意,即可依法取得該財產的所有權或其他物權的法律制度。
我國《物權法》第106條規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1)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2)以合理的價格轉讓;(3)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根據此規定,善意取得須符合以下三個要件:
(1)受讓人受讓財產時主觀上是善意的。受讓人善意,是指受讓人相信財產的讓與人不是無處分權人。
(2)以合理的價格有償受讓。無償方式取得財產的,不能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3)轉讓財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如果雙方當事人僅僅達成合意,沒有物權變動的公示行為,當事人之間只是債的法律關系,沒有形成物權法律關系,不能發生善意取得的效果。
三、歸還別人的遺失物有權要求報酬嗎
答:我國《物權法》第112條明確規定:“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拾得人侵占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費用,也無權請求權利人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需要注意的是,拾得人在拾到他人遺失物之后,負有妥善保管遺失物的義務,如果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拾得人要承擔賠償責任。當然,由于拾得人歸還他人遺失物并不領取報酬,所以拾得人只在保管遺失物時有重大過錯,即故意和重大過失時才對拾得物的毀損、滅失負賠償責任。如果只因一般過失造成拾得物毀損、滅失,拾得人不負賠償責任。
大家對于為什么遺失物不能善意取得,應該有了一定的了解,遺失物品雖然是遺失了,但是其所有權并未發生變化,也不因遺失而發生改變。大家也是不可以一任何方式取得的,除非經過遺失物品的主人同意,其他任何占有行為都是違反法律規定的。因此大家在拾得遺失物品以后要合理處置,不能非法占有,防止因此涉及到糾紛和麻煩。
如果在路上拾到他人遺失物品的話,應該馬上進行歸還,因為無論時間的多少,遺失的物品都是屬于權利人的,如果拒絕歸還的話,對方可以以侵占罪起訴至法院,不過在歸還的時候拾到人可以向權利人要求一定的報酬,這是在法律所允許的范圍內。
拾到遺失物拒不歸還會有什么處罰
遺失物遺忘物埋藏物的區別
拾得遺失物之債有哪些特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盜補野生動物是否承擔侵權責任
2020-11-19強拆后的法定訴訟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9股權轉讓價格等于注冊資金或實際出資嗎?
2021-02-21因產品質量提起訴訟如何管轄
2021-01-26交通事故傷殘鑒定費用誰承擔
2021-02-22未盡贍養義務能分得遺產嗎?
2021-03-15解除合同需要給對方合理期限嗎
2021-01-01政府與個人合同如何中止
2021-01-24合同不能履行可否因為疫情免責
2021-03-06土地糾紛告狀村委會是民告官嗎
2021-02-20房地產開發用地概念和類型
2021-01-25勞動合同糾紛被告是否要反訴
2020-12-13調崗降薪合理嗎?
2021-01-26違法分包導致提供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1-02-07勞動糾紛處理的相關程序有哪些
2020-11-18搶救傷者非醫保用藥費用商業險公司是否應予理賠
2021-03-11保險公司賺錢問題的方法有什么
2021-02-02保險公司緣何敗訴
2021-03-26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嗎
2021-02-28離婚后可以變更保險受益人嗎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