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了債權務糾紛,一般雙方都會先協商解決,或向相關部門投訴,由第三方主持調解。有仲裁協議或仲裁條款的,可以向約定的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如果沒有仲裁協議或條款,就要直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進行法律訴訟也是也是公平,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是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首先要確定的,就是法院管轄權。
管轄法院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約定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簽訂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是可以將合同中涉及的雙方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等所在地的法院約定為解決糾紛的法院的,即對管轄法院進行約定,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不能違反本《民事訴訟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相關規定。也就是說,債權債務訴訟管轄地僅限于雙發當事人的住所地或合同簽約地、履行地、標的物所在地。
一般管轄原則
民事訴訟法中對民事訴訟管轄的規定如下:
1、對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一般是按照原告就被告原則,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對于被告住所地與其經常居住地是不一致的情況,管轄法院為其經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3、對于是由法人或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管轄法院與公民提起的訴訟案件一樣,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4、對于在同一訴訟中被告有兩個及以上的住所地、經常居住地的,其各個住所地、經常居住地的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5、因為合同糾紛而提起的民事訴訟,管轄法院一般是被告的住所地或者合同的履行地的人民法院。
接下來說一下訴訟處理流程:
1、立案受理。首先,原告要向法院提起訴訟,提起上訴應當遞交起訴狀和相關的證據材料,法院經過審查后,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立即受理,并辦理相關的立案手續。
2、庭前準備。對于法院受理后的案件,從受理之日起算在五日內應當向被告送達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舉證通知書、開庭傳票等材料,在被告應訴后,向原告送達開庭傳票。
3、開庭審理。開庭依次經過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法庭調解或判決。
4、上訴。如果經過一審法院審理判決后,當事人對該判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間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5、申請再審和申訴。如果案件的當事人或是當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案外人員對于已經發生了法律效力的判決存有質疑,認為其有錯誤的,準備好證據可以申請再審。
6、申請執行。經過法院審理后判決了的案件,判決發生了法律效力的,有關當事人不履行判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怎么就合同糾紛確定管轄法院
勞動合同糾紛的管轄法院如何確定呢?
債權轉讓的管轄法院怎么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是否能索要以往的贍養費
2021-01-17保管物因自身瑕疵毀損損失誰來承擔
2021-03-24勞動合同寫的工資跟約定的工資不一致有效嗎
2021-01-15未轉移所有權的機動車發生事故由誰賠償
2021-03-15勞動爭議訴訟屬于行政訴訟嗎
2020-11-09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購買人身保險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1-01-13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恢復是怎樣的
2020-11-12用人單位欠繳保險如何維權
2021-03-23未事先告知投保人的遲延生效條款是否生效
2020-11-23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如何的
2021-01-06保險代理公司管理規定制度有什么
2021-01-02旅行社合作協議書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25房屋拆遷補償包括哪些方面
2021-01-15拆遷補償協議是不是買賣合同
2021-01-03拆遷安置房超出面積怎么辦
2020-11-192020年拆遷新規實施時間
2021-02-19廉租房拆遷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7少數民族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20房屋拆遷補償不合理可以采取怎樣的救濟措施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