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有無醫療過失
醫療過失行為的構成在法理上必須要滿足以下4個要件:
1、行為人有法定的注意義務醫務人員之所以能成為救死扶傷的職業人,就是因為其具備了從事醫務工作的必要條件,政府通過法律在允許其執業的同時也賦予其相應的執業義務,以此來保護患者的利益。
法律規定醫務人員的注意義務既包括了憲法和法律的普遍性規定(它是作為每一個公民都要遵守的規則),也包括醫護人員執業與業務方面規章制度所確立的一般性義務,還包括診療行為實施過程中的每一項具體義務。一旦醫患雙方發生了接觸,醫方行為人就產生了有約束的注意義務,這種義務隨著診療行為的進行而有著不同的內容。例如在查房問題上,衛生部《醫院工作制度》中就具體規定了科主任、主任醫師、主治醫生和住院醫師的具體查房內容。它是醫務人員的法定注意義務。
2、行為人具有履行注意義務的能力法律只能要求那些有能力履行義務的人履行義務,所以行為人違反的這種注意義務必須是在當事人已經具有了相應履行能力的情況下,也就是當事人的職務身份具有了履行相應注意義務的能力(即使事實上當事人不具有,但為了保護患者的利益,也應視其為具有)
當事人是否具有了相應履行能力應當根據當事醫院的級別、當事人的職稱和崗位等來判定。如對于每一個醫護人員來說都有救死扶傷的義務,但對于婦科的危急重癥就不能要求兒科的醫師有相應的處理能力,同樣對于主治醫師也不能要求其具有主任醫師的水平。
3、行為人在客觀上能夠履行注意義務負有注意義務的行為人除了具有履行義務的能力外,還要是行為人在客觀上能夠履行他負有的義務才可能成為有過失的行為人。
也就是負有注意義務的當事人應當履行并且是能夠履行注意義務但沒有履行才是過失行為。當事人在客觀上是否能夠履行義務是個行業內的規則認定問題,它不能按照日常生活規則來認定,而必須要經過行業內的自律組織(如各級醫學會組織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組或法院委托有關部門)來認證。
4、行為人沒有履行注意義務行為人有法定(或約定)的注意義務并不能構成法律上的過失行為,只有在違反了應盡義務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構成過失(包括作為或不作為)
違反義務的原因并不是行為人不能履行該義務,而是應當履行并且能夠履行但行為人沒有小心謹慎、認真負責,結果導致了不良后果的發生。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并不需要證明行為人在主觀上是否有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只要行為人沒有履行法定的注意義務,并導致了不良后果的發生,而行為人并不是希望或放任不良后果的發生,就可以確定其行為是過失行為。
行為人的行為只要符合醫療過失行為的4個構成要件,就應認定行為人存在有醫療過失行為。
醫療事故損害賠償計算標準
1、醫療費賠償金額=已發生醫療費用(不含原發病醫療費用)+預期醫療費用。
2、誤工費賠償金額=誤工時間×收入標準(患者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
3、住院伙食補助費=住院時間×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準。
4、陪護費賠償金額=陪護天數×陪護人數×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
5、傷殘生活補助費賠償=傷殘等級×醫療事故發生地的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賠償期限。
6、殘疾用具費賠償金額=普及型器具的費用。
7、喪葬費賠償金額=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個月。
8、被撫養人生活費賠償金額=被撫養人的人數×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撫養年限。
9、交通費賠償金額=實際必需的交通費用單據數額之和。
10、住宿費賠償金額=住宿天數×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準。
11、精神損害撫恤金賠償金額=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年限(死亡最長不超過6年,殘疾最長不超過3年。
怎么判定有無醫療過失?要是對方的行為已經構成了醫療過失,可以通過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具體怎么做你可以委托專業的律師來提供幫助。在判定有無醫療過失自己存在著相應的法律疑惑時,可以來律霸網找律師幫助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級傷殘鑒定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20繼承權喪失的情形有哪些
2021-03-07侵權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1-01-12離婚案是簡易程序還是普通程序
2021-01-18股票如何繼承
2020-11-262020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22福利房和集資房有什么不同
2021-03-08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數額是多少
2021-02-11勞動局怎么認定行為是勞務派遣
2021-01-11人壽保險合同履行地確定
2021-01-20壽險索賠需要哪些材料,壽險索賠應注意什么
2020-11-24壽險投保指南
2021-03-10分析 家庭財產保險為何難進百姓家
2021-01-21人身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
2021-01-22撞死人保險賠償多少萬
2020-12-04廣西的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1-22保險公證人管理規則
2020-12-07放火騙取保險金應如何定性
2020-12-02在承包地上可以建房嗎
2021-02-06土地出讓收回可以再次出讓嗎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