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解】
民眾看多了香港電視劇、英美電影,殊不知我國與香港、英美的刑事訴訟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模式。民眾錯誤地認為只要在庭審上精彩發揮就能使當事人無罪釋放。這種誤解使我們認為有必要讓民眾知道親友被逮捕前的37天(拘留最長30天+提請批準逮捕最長7天)就是拯救親友的黃金時間。
一、逮捕前37天的重要性
我們必須要知道,決定大戰勝負的往往在于前期準備,辦案部門早在偵查階段就已經收集到的證據就決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審判時的罪與非罪。
然而,即使犯罪嫌疑人處于羈押狀態,刑事訴訟的偵查階段甚至可以長達半年,為什么要強調逮捕前的37天呢?其主要原因在于國家賠償、錯案責任追究制度與刑事案件證據收集的規律。
1、國家賠償、錯案責任追究制度使逮捕后的犯罪嫌疑人難求無罪
什么條件會得國家賠償?
a、如果偵查機關是依法對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即使其后案件被撤銷、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的,也不存在國家賠償問題。
b、如果檢察院批準了對公民的逮捕,一旦該案日后被撤銷、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的,則檢察院作為逮捕措施的決定機關需要承擔國家賠償責任。
一旦國家需要承擔賠償責任,負責案件辦理的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就極可能會被追究錯案的個人責任。錯案一方面會追究執法人員責任,另一方面也會影響績效考核。全國各檢察院為此制定了較為普遍的是“五率”:無罪判決率、撤回起訴率、不起訴率、抗訴成功率和追訴糾錯率。因此,錯案追究與績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逮捕后無罪的可能性,無罪率為零的“業績新聞”隨處可見。
曾有一個證據嚴重不足的刑事案件,主審法官在休庭時語重心長地對被告人說:“你心里面可能覺得很無辜,但要知道我們判一個人有罪不容易,要判一個人無罪也同樣不簡單!”
2、刑事案件證據收集的規律使逮捕前的37天格外重要
偵查部門提請批準逮捕前的30天拘留期限是收集證據的黃金時間。
當事人被關進看守所后,與外界斷絕了聯系,信息完全不對稱。兼之普通民眾對公安機關等公權部門具有天然的敬畏心理,在面對偵查人員的訊問時往往會驚慌失措,甚至作出了與事實不符、對自己不利的陳述。而且大多數當事人不了解法律,也不知道自己享有何種權利,如果在被拘留初期沒有與辯護律師會見,往往不知道在陳述時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辯解以維護自己的利益,為日后爭取無罪或者罪輕留下了隱患。
二、逮捕前37天辯護律師所能起的作用
大多數人認為辯護律師只有在審判時才起作用,因此往往在案件被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訴之后才聘請律師為之辯護。但事實上刑事訴訟的偵查、審查起訴與審判階段均有重獲自由的方式(撤銷案件、不起訴、判決無罪),而通過審判來實現無罪卻是成本最高、效率最低、希望最為渺茫的。那么,辯護律師及早介入案件能提供什么幫助呢?
法律有如下規定:
a、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b、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c、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逮捕,可以詢問證人等訴訟參與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1、向偵查機關了解當事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
在很多情況下,家屬只知道親友被帶走而不知所犯何事。而且往往出于恐懼心里不敢與公安機關交涉。辯護律師可以向偵查機關了解當事人涉嫌的罪名以及案件目前的基本情況,可以有的放矢地準備辯護方案和應對措施,使案件避免失控。
2、會見當事人并為其提供法律幫助
會見當事人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是讓當事人知道自己并非孤立無援,可以堅定其積極維護訴訟利益的信心,另一方面則是讓律師為當事人提供專業的法律幫助,使當事人在不違背客觀事實的情況下能夠最大程度地避免作出對自己不利的陳述。
3.代理申訴、控告的權利
雖然如今偵查機關的辦案手段已經越趨文明,但刑訊逼供等情況仍不時發生。在親友無法見到當事人的情況下,辯護律師便成為了當事人向外傳達偵查機關違法辦案信息的唯一途徑。
辯護律師了解到偵查機關違法辦案的情況后,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訴、控告,形成對偵查機關的監督壓力,使偵查機關必須依法辦案,也直接、間接地保護了當事人的各項權利與利益。
4.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
在有理據的情況下申請取保候審,一方面可以使當事人解除羈押狀態,減輕其心理和生理壓力,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申請取保候審的形式反映己方的理由和依據,讓偵查機關多角度地了解該案,避免造成冤案。
5.提出意見
在偵查機關提請批準逮捕前,辯護律師可以避免偵查機關只聽到被害人一面之詞的情況,幫助偵查機關全面全局地辦理案件,爭取偵查機關變更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或者撤案。
在偵查機關提請逮捕后,辯護律師可以通過律師意見書的方式向檢察院提出意見,避免錯捕之后所可能承擔的國家賠償責任。一旦檢察院作出不予批準逮捕的決定,偵查部門就必須釋放當事人,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也正是基于此,不少律師都喜歡標榜自己在辦理的案件中幫助當事人成功取保候審。
【結語】
刑事案件的審判固然是刑事訴訟的核心環節,但是審判結果大多早在當事人被逮捕前的37天已經決定。民眾必須要清楚被逮捕的意義以及被逮捕后尋求無罪的困難程度,必須要清楚逮捕前37天內辯護律師的工作在何種程度上可以影響當事人的命運,必須要清楚如何利用好拯救親友的黃金37天!
文章來源互聯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什么
2021-01-30偷盜20元財物法律如何處罰
2020-11-25個人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保護期限
2021-03-21如何寫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1-02-25拆遷公司和拆除公司有什么不同
2020-12-04拘傳的適用條件是什么
2021-02-02商標還在公示期可以轉讓嗎
2020-12-13老人留下的宅基地算遺產嗎
2021-02-27商業銀行到境外借款是否需要批準
2021-01-08拆遷安置房有什么優勢
2021-02-08房屋交易中介騙招有幾多?
2021-01-29弘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服務承諾包括哪些
2020-12-25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標準是多少
2020-11-11失業保險基金的構成
2021-02-02發生車禍該如何申請保險理賠
2021-01-05保險公司承擔的賠償金能追償嗎
2021-02-25保險合同的訂立必須要投保人親自簽字蓋章才生效嗎
2020-11-21保險理賠應該按照什么標準進行賠償
2021-01-09什么人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1-20土地管理法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