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視居住究竟有多久期限
監視居住的期限最長不能超過六個月。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二、監視居住的法律規定
依新《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四)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
(五)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監視居住措施的。
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
三、監視居住應遵守的規定
被監視居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執行機關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電子監控、不定期檢查等監視方法對其遵守監視居住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在偵查期間,可以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進行監控。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這方面問題的具體解析,以及對于監督居住的是有一定的期限規定的,如果超過期限是會進行相關的究責的,如果對于該方面還有其他任何的問題,隨時歡迎來咨詢律霸網的相關人員進行解答,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評殘之后續治療誤工費如何計算
2021-02-05離婚后不付撫養費就不能探望子女嗎
2021-02-132020新婚姻法有什么改變
2021-03-19集體合同的概念及內容
2020-11-26房產證沒過戶可以直接辦不動產嗎
2021-03-10勞動主體發生變更須補償員工嗎
2020-12-14勞動者被追究刑事責任幾年后能否開除
2020-12-12被收購公司孕婦員工怎么辦
2020-11-23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公司裁員賠償范圍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12代簽名人身保險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1-24人壽保險出事故理賠嗎
2021-01-11保險合同成立就生效嗎
2021-01-07人壽保險金的給付方式
2021-02-08土地承包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1-01-20國有土地出讓土地增值稅怎么算
2020-12-26集體土地出讓合同范本
2020-12-17棚戶區模擬拆遷可以拒絕嗎
2020-11-19誰有資格拆除違建
2021-02-09拆遷補償方案通常是在什么時候發布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