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責任分級
根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第三十六條規定,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分為:
(1)完全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完全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賠償全部損失的100%)
(2)主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賠償全部損失的60-90%)
(3)次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次要作用。(賠償全部損失的20-40%)
(4)輕微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絕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輕微作用。(賠償全部損失不超過10%)
實踐中還存在對等責任:即醫、患雙方各負擔50%。
責任程度的不同,對于賠償數額的影響較大,顯不了過錯程序與承擔責任一致的原則,比原《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確定的只要鑒定為事故不考慮責任程度一律承擔100%賠償的內容較為公正、合情合理。
一級甲等醫療事故不屬于殘疾,只能向醫療機構主張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精神損害撫慰金以及死者配偶和直系親屬所需交通費、誤工費和住宿費。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2002年9月1日施行)根據醫療機構對患者人身造成的損害程度,把醫療事故分為四級,并對醫療事故的技術鑒定提供了參考標準。
一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
二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
三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
四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后果的。《條例》把醫療事故具體分級標準的權利授予了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即衛生部)。2007年7月31日,衛生部以第32號令的形式公布了《醫療事故分級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
《標準》把一級醫療事故劃分為兩個等級,即:一級甲等醫療事故(死亡)和一級乙等醫療事故(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喪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償,存在特殊醫療依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標準》把二級醫療事故劃分為四個等級,即:二級甲等醫療事故、二級乙等醫療事故、二級丙等醫療事故和二級丁級醫療事故。《標準》把三級醫療事故劃分為五個等級,即:三級甲等醫療事故、三級乙等醫療事故、三級丙等醫療事故、三級丁級醫療事故和三級戊等醫療事故。
可以看出,一般醫療事故的責任根據大小,劃分為四個責任承擔。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幫到您。如果您的問題比較復雜,我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盜補野生動物是否承擔侵權責任
2020-11-19專利登記簿法律效力是什么
2020-12-19域名轉讓以后的法律責任由誰承擔
2020-12-15為什么承攬人的留置權可以約定排除
2020-12-15立約定金的數額由誰約定
2021-01-15黨員受刑法處罰是否都要開除黨籍
2021-02-20承兌匯票丟失如何掛失
2021-01-13交通事故怎么檢驗、鑒定
2021-02-06傷殘鑒定程序怎么辦理?
2020-12-17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房地產買賣居間協議
2021-03-11鄉村規劃外的違法建設如何處罰
2021-02-24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是什么
2021-03-14發生勞動爭議應該怎么辦
2020-12-01勞動糾紛調解找誰
2020-12-16兒童意外險可以賠付別人嗎
2021-02-02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如何申請
2020-11-29交通事故之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存在的問題及難點
2021-02-01拼車可能涉及到哪些保險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