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土地歸國家和集體所有,土地用途有很多種,建設基礎公共措施,種植良田,發展城市規模等等。對于土地的規劃管理我國專門有相關的法律做出了規定,用來更好更高效地利用土地。那么,土地管理法司法解釋是怎樣的?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下相關的知識。
一、土地管理法司法解釋是怎樣的?
【釋義】 本條是對耕地實行占補平衡的規定。
(一)新《土地管理法》規定國家保護耕地,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這是對耕地保護的最重要的措施。當前,耕地轉為非耕地的主要方式有:城市建設,村鎮建設,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鄉鎮企業,宅基地,其他建設項目占用耕地,農林結構調整中發展林果、漁業等占用耕地,生態建設即退耕還林還牧及自然災害毀壞耕地,造成耕地的大量減少,因此對各項建設占用耕地的,都要采取嚴格的限制措施。
首先,實行嚴格的用途管制制度。通過制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限定建設可以占用土地的區域。第二,對各項建設用地下達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控制建設占用土地(包括占用耕地)。第三,農用地轉用要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通過這些措施,使各項建設占用耕地的總量降到最低限度。
對于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占用耕地的,今后除改善生態環境需要外,不得占用耕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發展林果業主要利用荒山、荒坡等非耕地,并與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各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部門應做好監督工作。生態建設要有計劃地進行,根據當地耕地開墾情況逐步退耕,并做好農田基本建設,提高耕地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二)國家實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非農業建設項目經批準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墾多少”的原則,由占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與所占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要求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專款用于開墾新的耕地、作出這樣的規定是因為過去建設占用大量的耕地,而補充的耕地卻很少,造成耕地面積銳減,所以需要建立占用耕地補償制度。具體內容包括:
1、任何建設占用耕地都必須履行開墾耕地的義務。無論是國家重點工程、城市建設,還是鄉鎮企業、農村村民建住宅占用耕地都必須履行開墾耕地的義務。這就改變了過去經批準可以占用基本農田并可以免繳基本農田保護區耕地造地費的規定,包括國家投資的能源、交通、水利、國防軍工等大中型建設項目與其他項目一樣,沒有特殊待遇。保護耕地不但是地方政府的事,中央投資占用耕地也應當履行義務,確保建設占用耕地與開墾耕地的平衡。
2、開墾耕地的責任者是占用耕地的單位。從法律上明確責任單位非常重要,以利于執法監督和履行職責。根據目前建設用地的情況,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城市建設用地區統一征地后供地的,承擔造地義務的為市、縣人民政府,造地的費用可以打入建設用地的成本,但責任必須由縣、市政府承擔。二是城市建設用地區外建設項目用地,承擔開墾耕地義務的是建設單位,縣、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和驗收。三是村莊、集鎮建設占用耕地,承擔開墾耕地義務的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縣、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和驗收。
3、開墾耕地的資金必須落實。過去開墾耕地不落實有一部分是因為有計劃沒有資金。因此,建設單位和地方人民政府都必須根據需要落實開墾耕地的資金。
4、開墾耕地的地塊應當落實。各地在制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應當根據當地土地資源的狀況制定耕地后備資源開發的區域,使建設單位有地可開。開墾耕地還應當與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防止亂開濫墾。
5、沒有條件開墾,或開墾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建設單位可以繳納耕地開墾費,由地方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履行造地義務。沒有條件開墾是指建設單位沒有開墾的人力和機械,而無法從事土地開墾工作。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是指耕地開墾的數量和質量沒有達到規定的指標。
(三)省級人民政府在占用耕地補償制度中的職責。根據新《土地管理法》的規定,省級人民政府的職責有:
1、制定開墾耕地的計劃。根據新《土地管理法》的規定,省級人民政府是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責任者,也是耕地開墾的組織者和監督者。因此,省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計劃和建設占用耕地實際情況,制定開墾耕地的計劃,分解下達。計劃要切實可行、具體,便于操作和監督。
2、對建設單位和縣、市人民政府開墾耕地進行監督。要使開墾耕地工作真正落實,不但要有計劃,明確責任,更重要是監督,要使責任單位切實履行責任,對未依法履行責任的單位作出處罰。監督的對象:一是縣、市人民政府,二是大中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監督的內容是計劃是否落實,開墾耕地是否達到標準。
3、組織開墾耕地。省級人民政府主要是組織一些建設單位和地方人民政府等對一些重點地區進行開墾,特別是解決一些跨縣、市行政區的耕地開墾,協調地方政府、土地所有者和開墾者之間的關系,保障耕地開墾工作的進行,并對開墾耕地進行驗收。
第三十二條是關于保護耕作層土壤,保證新開墾耕地質量的規定。
(一)耕地耕作層是經過多年耕種形成的,是農業生產中的寶貴的資源。一般來說,要形成好的土壤結構(即生地變熟地)要經過很長時間的耕作、施肥和培養,良好的土壤結構對農業生產非常重要。目前我國耕地開發中往往缺少熟化土而影響耕地的質量。但在工程建設中,耕作層的土壤好壞與建設毫無關系,有的工程還必須將耕作層挖掉,來加固基礎。因此將耕作層土壤用于新開墾的耕地是有利的,可以加快新開墾耕地熟化的過程。
(二)國內外都有許多工程建設將耕作層剝離用于開墾耕地的成功經驗,可以供我們借鑒。但是,將耕地耕作層用于開墾耕地,由于受當地的自然條件和開墾耕地成本的影響,如當地土壤條件較好、開墾耕地不需要另加耕作層或運距太遠造成成本太高等原因也使其難以實現,因此,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要求這樣做,但不是必須要求這樣做。政府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對具備條件的提出此項要求。
二、什么是土地管理法?
土地管理法是指對國家運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對土地財產制度和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所進行管理活動予以規范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于1986年6月25日經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1987年1月1日實施。此后,該法又經過了三次修改。
綜上所述,我國的土地管理法主要運用法律對土地的歸屬和利用做出說明,然后運用行政的手段對土地的整改規劃進行實施。國土資源是國家最大的資源,是國家發展不可缺少的資源。土地管理法司法解釋是怎樣的?司法解釋中主要包括對于土地管理的執法法律和執法機關。
土地管理法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釋義
最高人民法院民間借貸的最新司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該承擔何種責任
2021-03-04事故中的重傷如何認定
2021-03-06交通事故上訴時間限制嗎
2020-11-182020醉駕可以判緩刑嗎
2021-03-17土地轉讓和劃撥的區別有哪些
2020-12-29異地發生交通事故如何索賠,異地交通事故索賠注意什么
2020-12-04一方存折寫父母的名字,離婚怎么證明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1-03-08如何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又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2021-03-25如何理解因開除、除名、辭退、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021-01-24如何確定公司在外地注冊的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08施工未設置安全措施應否承擔侵權責任
2021-01-29免責條款不說明保險事故就不免責
2021-02-10簽署保險代理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12該保險合同是即時生效還是附期限生效
2021-02-16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有哪些形式
2021-01-01保險公司銷售健康保險產品可搭售其他產品嗎
2021-03-21保險公司的哪些經營行為要進行改正
2021-01-11車險購買有哪些誤區
2021-02-05旅游買保險有何用?
2021-01-27農村機動地管理辦法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