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之“被告舉證”原則是由行政訴訟的特殊性決定的.行政訴訟是因行政法律關系引起的行政爭議,即因國家行政機關行使職權了行政處罰等具體行政行為,而當事人不服所引起的爭議.具體的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作出的單方面的主張和決定,是一個收集和運用證據并使用法律的過程,也是一種主動、積極地對社會公共事物進行管理的過程,因此,行政機關應當最清楚自己所作行為的事實和法律依據,且占有全面證據,具有舉證能力.因此,行政訴訟法規定由行政機關對自己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負舉證責任,是非常恰當的,符合實際的.
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原因
《行政訴訟法》規定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當被告不能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合法而法院又無法查明案件的事實真相時,由被告承擔敗訴后果主要基于以下原因考慮。
(一)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符合行政法定程序的最基本規則是先取證后裁決。即行政機關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充分收集證據,然后根據事實,依據法律作出裁決,而不能在毫無根據和證據的情況下以被告自己的意志任意裁決。因此,當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被訴至法院時,應當能夠有充分的事實材料證明其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這是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基礎。
(二)雙方行政管理中的不平等,訴訟中雙方法律地位平等。在行政管理關系中,行政機關居于主動地位,其實施行為時無須征得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同意。而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則處于被動地位,為了體現在訴訟中雙方當事人地位的平等性,就應該要求被告證明其行為的合法性,否則將承擔敗訴的后果。而不能要求處于被動地位的原告承擔舉證責任,由原告承擔敗訴后果,這樣有失行政訴訟的立法原則。
(三)行政機關的舉證能力比原告強,尤其是一些知識、技術性強的特殊行政案件,原告根本不具備取證的條件,要求原告舉證超出了其承受能力。《行政訴訟法》要求被告承擔舉證責任,充分體現了行政訴訟的目的。首先,有利于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遵守先取證后裁決的規則,從而防止行政機關違法行政和濫用職權。其次,有利于保護原告的合法權益。當被告不能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時應當作出有利于原告的判決。
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符合行政法定程序的最基本規則是先取證后裁決。即行政機關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充分收集證據,然后根據事實,依據法律作出裁決,由被告負舉證責任符合公平原則。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超出紅線建設如何處罰
2021-03-23同居算夫妻關系嗎
2021-02-07設計服務合同范本
2021-01-09如何辦理房屋抵押登記?
2020-12-20男子為博關注直播喝酒喝油猝死,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
2020-12-21開發房地產合同范本
2021-01-29集資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31夫妻唯一住房可否拍賣
2021-01-18單位不出具書面辭退證明,勞動者如何維權
2020-11-22被收購公司孕婦員工怎么辦
2020-11-23在公司干了八年,辭工有補償嗎
2021-02-22保險公估人指的是什么
2021-02-10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會不會賠償
2020-12-30保險理賠流程介紹
2020-12-17《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再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1-26保險公司申報,修改或調整備案的財產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應提交哪些文件
2020-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20-12-05被保險人的義務
2021-01-29萬能保險 UniversalLife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