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因工死亡的相關待遇,在現實生活中時有發生。但由于2003年4月27日國務院第375號公布的《工傷保險條例》只是對職工因工負傷及因工死亡等賠償作出明確的規定,但是沒有對非因工負傷或者非因工死亡的相關賠償問題作出一個明確的規定。因此,對于非因工死亡的待遇,如果地方性法規或者政策有相應規定的,按照當地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政策執行。在沒有地方性法規或者政策的情況下,可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
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至今仍然有效,按照其規定,非因工死亡待遇包括如下:喪葬補助費、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如果用人單位為職工辦理了相關的社會保險,該以上待遇由勞動保險基金支付,如果沒有辦理社會保險,那么是由于用人單位的過錯造成了職工該方面的損失,因此,該賠償費用應當由用人單位支付。
附相應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工人與職員及其供養的直系親屬死亡時待遇的規定:
甲、工人與職員因工死亡時,由該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發給喪葬費,其數額為該企業全部工人與職員平均工資三個月;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其供養的直系親屬人數,每月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其數額為死者本人工資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五十,至受供養者失去受供養的條件時為止。詳細辦法在實施細則中規定之。
乙、工人與職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喪葬補助費,其數額為該企業全部工人與職員平均工資兩個月;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其供養直系親屬人數,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數額為死者本人工資六個月到十二個月。詳細辦法在實施細則中規定之。
丙、工人與職員因工負傷致成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后死亡時,應按本條甲款的規定,付給喪葬費及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退職養老后死亡時或非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后死亡時,應按本條乙款的規定,付給喪葬補助費及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
丁、工人與職員供養的直系親屬死亡時,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供養直系親屬喪葬補助費:死者年齡在十周歲以上者,其數額為該企業全部工人與職員平均工資一個月的二分之一;一周歲至十周歲者,為平均工資一個月的三分之一;不滿一周歲者不給。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
第六章關于死亡待遇的規定
第二十二條工人職員因工死亡時或因工殘廢退職后死亡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甲款的規定,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發給本企業的平均工資3個月作為喪葬費,并按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每月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其供養直系親屬1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25%;2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40%;3人或3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50%。此項撫恤費付至受供養者失去受供養的條件時止(供養條件見第十一章的規定)。
第二十三條工人職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退職養老后死亡時或非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后死亡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四條乙款的規定,除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本企業的平均工資2個月作為喪葬補助費外,并按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供養直系親屬1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6個月;2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9個月;3人或3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12個月。
第二十四條工人職員因工死亡或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其供養直系親屬具有工作能力而該企業需人工作時,行政方面或資方應盡先錄用;受其供養的子、女、弟、妹有入該企業所辦學校就讀的權利。
第二十五條全家有兩人或兩人以上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內工作,其共同供養的直系親屬死亡時,喪葬補助費應由其中一人領取,不得重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事實婚姻能分遺產嗎
2020-12-18起訴狀可以用打印件嗎
2021-03-26國家賠償是指什么,哪些情形可以去申請國家賠償
2021-01-09欠款合同幾年失效
2021-02-15專利權可以贈與嗎
2020-12-27領結婚證要財產公證嗎
2021-03-02老公與其他女人同居 是否構成重婚罪(以夫妻名義生活沒有領結婚證)
2021-03-05脅迫婚姻宣布撤銷時可以請求賠償嗎
2021-03-10不出贍養費打官司能打贏嗎
2021-01-10勘察合同是否屬于專屬管轄
2020-12-02承租人變更有訴訟時效嗎
2021-01-02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代領的情形
2021-02-03保管費應在什么時候支付
2021-02-23交通事故單位如何賠償
2021-01-25什么叫勞務用工合同
2021-01-28公司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0-11-18如何計算財產險中的理賠金額
2021-03-12用人單位欠繳保險如何維權
2021-03-23什么是保險金
2020-11-09個人保險代理人的法律地位之爭 代理關系抑或勞動關系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