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五)項,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標準交納:
1、商標、專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納1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納50元。
行政訴訟程序:
1、一審
(1)起訴。行政訴訟實寫"不告不來"原則,即當事人不起訴,人民法院不能主動受理。
(2)受理。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受理。經審查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在法定期限內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經過審查受理后,進入一審程序。此時,人民法院指定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于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同時,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3)審理。人民法院審理的主要內容是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2、二審
當事人不服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不服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2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行政機關可以向一審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可采取相應措施予以執行。
此外,我國《行政訴訟法》也規定了申訴制度,是指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重新處理請求的訴訟活動。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離婚案件管轄權
2021-03-12行政機關賠償要走哪些程序
2021-02-10傳統老字號可以轉讓嗎
2020-11-25中止探望權的管轄是怎樣的
2021-03-25被保全的財產還能質押嗎
2021-03-05婚姻背叛的法律規定
2020-11-23婚前個人財產會被老公的債務拖累嗎
2021-01-09如何解讀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3-16代位繼承人生活困難的話可以要求多分遺產嗎
2021-02-15如何確定被繼承人的債務范圍?
2020-11-24財產損失多少才能立案
2020-12-21業主大會及業主委員會的區別是什么,各自的職責和成立的程序是什么樣的
2020-12-29二手房中介應該要考慮哪些因素
2021-01-20中介哪些行為會受處罰
2021-02-19法律規定不能上市出售的房屋
2021-01-27為什么要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24員工涉嫌刑事責任怎么處理,單位是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7勞務合同簽一年辭職需注意什么
2020-12-20對外承包工程能否對外派遣勞務
2021-01-07勞動者不服企業作出的調崗決定該如何操作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