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五)項,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標準交納:
1、商標、專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納1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納50元。
行政訴訟程序:
1、一審
(1)起訴。行政訴訟實寫"不告不來"原則,即當事人不起訴,人民法院不能主動受理。
(2)受理。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受理。經審查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在法定期限內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經過審查受理后,進入一審程序。此時,人民法院指定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于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同時,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3)審理。人民法院審理的主要內容是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2、二審
當事人不服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不服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2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行政機關可以向一審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可采取相應措施予以執行。
此外,我國《行政訴訟法》也規定了申訴制度,是指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重新處理請求的訴訟活動。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消費者維權打官司有啥要注意的
2020-12-29解約定金必須注明嗎
2021-01-31農村個人私自售賣煙花爆竹怎么處罰
2020-11-26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8因車禍受傷賠償標準
2021-03-14孤兒院領養一般幾歲
2021-02-03民事訴訟有哪些案件是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2021-02-17交通事故認定書期限
2021-01-16農民工工傷賠償計算
2021-02-20寄存物發生毀損怎么辦
2021-03-23工作2年沒簽訂勞動合同,被辭退怎樣賠償
2020-12-17患病職工合同期已滿可以終止勞動合同嗎
2020-11-17競業限制協議不是自己簽的有效嗎
2021-02-22勞動人事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23工傷和意外險的醫療費怎么樣賠償
2021-01-22人壽保險重要性及功能有哪些
2021-03-17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1-01-16哪些人可以做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0-11-18意外受傷保險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2-16重復保險怎么賠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