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程序之開庭審理有哪些階段
在我國開庭審理有公開審理和不公開審理兩種方式,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行政案件都應公開審理。公開審理主要是指對社會公開,允許社會上與案件無關的群眾旁聽,允許記者采訪報道。
行政案件的開庭審理分以下幾個階段:
(一)開庭前的有關事項
1、召開合議庭準備會議。
在開庭前,合議庭應召開準備會議,研究確定案件是否開庭審理,能否公開審理,開庭的日期、時間、地點,應當傳喚、通知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開庭審理時應當注意的重點或者主要問題,合議庭成員在開庭審理過程中的分工等等。準備會議的內容由書記員記入筆錄。
2、傳喚、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人民法院在開庭審理規定期限前,應當用傳票或者通知書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傳票或者通知書須寫明案由、開庭日期、時間和地點等。
3、公告。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在開庭審理規定期限前向社會公告,內容包括當事人的姓名、單位、案由、開庭日期、時間、地點等。
(二)庭審預備
1、審查出庭情況,包括如下內容: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審查雙方訴訟代理人的授權委托書和代理權限;宣布法庭紀律;如果出現訴訟參加人沒有到庭的情況,由合議庭決定是否延期、按撤訴處理或者缺席審判等。
2、宣布案由、合議庭組成和工作人員名單。
3、告知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
4、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回避。當事人申請回避的,應當說明理由。回避事由得知或者發生在審理開始以后的,當事人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申請回避可以口頭提出,也可以書面提出。被申請回避的人員,應當暫停執行職務。但是,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規定期限內,以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規定期限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三)法庭調查
法庭調查是人民法院在訴訟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審查和判斷各種證據、全面調查案件的訴訟階段。該階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審查證據。
法庭調查一般首先由原告宣讀起訴狀,被告宣讀答辯狀,然后開始雙方當事人陳述。原告陳述主要應說明其合法權益受到具體行政行為侵害的事實和過程;被告陳述主要是提出相應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根據和法律規范依據,以證明其合法性。
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協議主要有哪些內容
2021-01-21涉外家事案件有哪些代理技巧
2021-01-15在哪些情況下,抵押權人可以處分抵押房產?
2021-02-22物權期待權的保護條件
2020-12-31父母是億萬富翁能要贍養費嗎
2020-12-23送達方式有幾種
2021-02-20什么是瀆職侵權罪
2021-02-14預付款在法律上是否可以是全部金額
2020-12-08雇傭關系有責任比例嗎
2020-11-25土地重復抵押違法嗎
2021-01-24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勞動者未提前30天通知離職合法嗎
2020-12-21脫崗可以辭退嗎
2021-02-03實習期公司有權利處罰員工嗎
2020-12-28買兒童保險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12-07產品責任中警示的內容是什么
2020-12-08交保險沒簽合同被辭退或調崗怎么辦
2020-12-21被保險人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7買旅行社境外旅游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2人身意外保險公司理賠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