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違法事實確鑿并有法定依據,對公民個人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2008年某日,景德鎮市某私家車主吳某駕駛私家小轎車臨時停靠在該市一條禁止停車的道路旁,被交警部門的監控人員兩次拍照,拍照間隔時間為3分鐘。此后數日交警機關通知車主接受處理,但吳某稱自己人在車上,臨時停靠沒有影響交通,故不應該對其進行處罰,但是管區交警執法人員還是依照簡易程序對其下發了當場處罰決定書,決定對其罰款50元。吳某不服,依法申請了行政復議。
在這個案件的處理過程中,雖然罰款數額符合當場處罰的要求,但由于交警執法人員并不是在當場發現的違法行為,而且是在事后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故依照法律規定不能用簡易程序處理此案。而是要按照一般程序先書面告知吳某擬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是事實、理由和依據,并告知其享受的陳述和申辯的權利。對其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該采納。由于該案應該采用一般程序而采用了簡易程序,屬于嚴重的程序違法,應該被復議機關依法予以撤銷。
在行政處罰機關按照一般程序辦理處罰案件中,保障當事人的陳述申辯權得到了嚴格地遵守,但是在簡易程序里面是否就不需要保證程序正義的基本要求,給予當事人陳述申辯的權利呢?其實立法者在行政處罰法的制定方面并沒有放棄這一基本原則,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的當場處罰的條件、情形就隱含了保障當事人的陳述申辯權的意思。首先當場處罰是執法者和當事人均在第一現場的一種情形,執法者此時應當在對當事人違法的確知并得到當事人承認的情況下作出處罰決定,很難想象在第一現場當事人會對自己有利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放棄陳述和申辯。第二,法律明確要求應當在違法事實確鑿的前提下當場處罰,故執法人員只能在當事人沒有合理的陳述、申辯或者其陳述、申辯明顯不成立的情況下進行當場處罰,才符合立法的本意。
前述案件由于執法人員并沒有在對案件有確知的前提下,沒有保障當事人的陳述、申辯權,可以說違反了程序正義的基本要求,應為執法機關和工作人員之鑒。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安置程序有哪些
2021-03-01公司調崗員工不同意解除合同可以索賠嗎
2021-03-22交通事故確定書可否重新確定
2021-03-06雇傭合同的責任承擔有什么規定
2021-02-28彩禮錢是否需要返還給男方
2020-11-25審判管轄的種類和定義
2021-01-02購買集資房要什么條件
2020-12-05房產抵押給公司需要備案嗎
2020-12-07哪些情形下不適用繼續履行
2021-03-17合同中債權抵銷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22飯店試用期十天不給工資合法嗎
2020-12-26《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車禍受害人能告保險公司嗎
2021-01-27皮革制品是否屬于保險范圍
2020-12-28事故認定書出來后保險理賠的時間怎么確定
2021-03-03委托代理人
2020-12-15農村拆遷安置標準不統一怎么辦
2020-12-11拆遷安置房如何納稅
2020-12-13企業拆遷評估報告太低怎么辦
2021-01-27拆遷時有戶籍無房產補償嗎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