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方法律行為強制執行公證
1,婚姻法第二十二條: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十九條規定:父母不得因子女變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撫育費。父或母一方擅自將子女姓氏改為繼母或繼父姓氏而引起糾紛的,應責令恢復原姓氏。這些法律司法解釋規定都過于原則,且沒有對“離婚后是否可單方改變未成年子女的姓氏”作出規定。
2,依法理,未成年人姓名決定權基于親權(我國不分親權與監護,親權內容均歸于監護中)而產生,在其父母,成年后子女有自主決定權。“是否由那一方撫養”,并不剝奪另一方監護權或親權。因此,在抽象的法理層面上,一般可以認為扶養人只有扶養義務及監護職責,并無“單方改姓名”之權利。相同案例的法理分析可以參考《審判前沿——新類型案件審判實務》第11卷。
3,考慮到現實情況及公證適用法律畢竟與法院裁判有所區別,且,實際上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的確對此種問題沒有明文規定,因此也為實務上的實踐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間。且,公安機關作為戶籍主管、姓名登記機關,其要求“提供公證”,意味著戶籍主管、姓名登記機關實際上是同意“可以單方改名”的,只是要求“聲明單方改名或今后自己承擔法律責任”的意思表示要確保真實,因為聲明書公證也只能保證作出聲明的意思表示真實,該種公證法律效力只能推定已為作為國家機關的公安機關所知。
4,又,“聲明”與“依聲明內容所為的行為”是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因確實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限制當事人不得作出此種聲明,且聲明的內容也未違反法律條文的明文規定,但能否達到當事人希望達到的法律效果則不一定(即自己行為是否“因聲明而合法化”或“依聲明作出的行為是否合法”則將留待法院今后判斷,如前述書中法院判斷)所以,此種“聲明”當事人有權作出,公證可以受理。
當然,內容是否違反公序良俗、是否違反法律規定的精神則是一個相當具有“地方化、具體化”的法律理解、解釋問題了,除非明顯違反社會一般的公認的公序良俗(例如侮罵父母為內容的聲明,則任何人都可以判斷是違反良俗的,公證不可能受理此種聲明),否則應當由具體的法律適用機構即你處依當地正當風俗習慣、社會風尚自行判斷,外人不可能越俎代皰。如果你處認為聲明內容違反公序良俗或違反法律規定的精神,則可以不予辦理公證。
強制公證完善建議
(一)必須明確強制公證的范圍。
關于強制公證的適用范圍,不同國家分別在《公司法》、《民法典》、《商法典》、《家庭法》、《不動產法》、《國際私法》等涉及私權的領域的法律中,作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規定。我國立法對強制公證的規定,應當結合我國的國情和近年來開展公證活動的實踐經驗,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作出切實可行的規定,在目前情況下,我國實行強制公證的范圍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為宜:
(1)關于公司的設立、變更、撤銷及公司章程的變更;
(2)遺產的分割與拍賣;
(3)親屬關系的確認,如收養關系、親子關系、未成年人的婚姻關系以及婚約關系的確認;
(4)贈與行為;
(5)不動產的買賣、分割、轉讓、抵押、拍賣和出租;
(6)債權的讓與分割、抵押和質權的設立、變更;
(7)法律規定其他應當公證的事項。
(二)必須明確強制公證的效力。
一般來說,公證立法應當明確規定,公證具有如下三個方面的法律效力:
(1)法律規定必須公證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法律文書,即法定公證事項,當事人應當依法申請公證機關予以公證,未經公證機關依法公證的,該法律行為、法律事實或法律文書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
(2)公證機關依法出具的公證文書,在訴訟中作為證據,具有法定證據效力;
(3)法律授予某些公證證明(如債權文書)具有強制執行力。
明確公證的法律效力,不僅表明了公證的作用,也是強制公證得以實施的基礎和保證。
(三)必須明確強制公證的立法模式。
強制公證制度的確立,應當以國家實體法為依托,以程序法為保障,以部門法律為規范。
大陸法系國家的強制公證,一般都是在民商事實體法中作出規定的,這主要是因為,強制公證的涉及面比較廣,而且往往直接涉及民商事行為的法律效力問題,在程序法中直接作出規定比較困難。對此,有的學者主張,在我國強制公證立法異常薄弱的條件下,如果能夠在《公證法》中全面規定強制公證制度,或許具有立竿見影的良好效果。筆者認為,這種觀點體現出一種良好的愿望,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從理論和現實來看,或許都是不可行的。僅僅寄希望于一部單行法律解決所有問題,只由一部單行法律承載公證制度特別是法定公證制度的全部內容,在法律規定的內容、效力和層次上,都將有所欠缺,而且,實際上也難以做到,我國最近實施的《公證法》就曾經作出嘗試,最終沒有完成這個的任務。
從現實出發,我們應當看到,確立強制公證制度遠不是一部《公證法》所能解決的問題,除了《公證法》、《民事訴訟法》作出原則規定以外,同時還必須通過其他相關的民商事立法和經濟立法,分別對強制公證的某些實體性內容作出規定。如前所述,建立健全與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強制公證制度,必須以國家實體法為依托,以程序法為保障,以部門法律為規范。這是種立法方式,是我國強制公證立法模式的可行的現實選擇。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單方法律行為強制執行公證”。要保障民事、經濟流轉秩序的正常運行,僅靠當事人自愿是不夠的,國家從維護社會穩定、經濟秩序的高度出發,必然要將公證機制引入民事、經濟活動領域,在相關法律、行政法規中規定重大復雜的、關系社會公共利益、公序良俗的法律行為,必須辦理公證。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租房被拆遷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嗎
2021-02-27商標淡化理論及反淡化措施
2021-02-02專門人民法院可以審理行政案件嗎
2020-12-18放棄繼承權有啥法律后果
2021-03-16海外購房與國內購房的差異有哪些
2020-11-26政府回購房贈與他人需要哪些材料
2021-01-14工傷認定爭議由誰舉證
2020-12-01勞動合同應該怎么解除
2020-11-23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員工曠工多久算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7調解協議能經過法院確認效力嗎
2021-01-29醫療意外保險具體是什么
2021-03-22保險公司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03房屋保險中的分類有幾種
2020-11-27建筑工程質量保險合同中權利轉讓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22再保險合同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4投保人以賠償協議顯失公平為由要求變更是否應予以支持?
2020-12-26狀元紅兩全保險
2021-02-11保險合同是否在合同到期退保險本金
2021-02-25生死兩全保險都有哪些特點
2020-12-29